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

ID:17300435

大小:8.41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8-29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_第1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_第2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_第3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_第4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2010_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血液细胞成分检测即血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血液常规检测(bloodroutineTest)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和红细胞形态检测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和血小板形态检测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增多临床意义1、相对性增多2、绝对性增多(1)继发性代偿性增加非代偿性增加(2)原发性1、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1)继发性:红细胞生成素(EPO

2、)增多所致1)EPO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加---红细胞增多。可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病理性EPO代偿增加2)EPO非代偿性增加;如肾癌、肝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红细胞持续显著增多,全血总容量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二)红细胞及血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见于婴儿出生3个月至15岁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及老年人等。(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贫血(An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以血红蛋白为标准。男性:血

3、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分为三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三)红细胞形态改变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有核RBC只存在于正常成人骨髓中,见于外周血涂片上即为病理现象。多见于溶贫、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骨纤。(一)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

4、儿 (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五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细胞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N)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0-50.04-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白细胞分类及功能(二)中性粒细胞 N参考值绝对值杆状核 0%-5%    0.04-0.05×109/L分叶核 50%-70%   2-7×109/L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1)

5、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白细胞减少:<4×109/L粒细胞减少症:<1.5×109/L粒细胞缺乏症:<0.5×109/L(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3)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可反映

6、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见感染、失血、中毒及溶血等核右移:周围血中出现中性粒细胞5叶以上,百分率超过3%。见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衰竭等细胞类型末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渡型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原粒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2叶3叶4叶5叶上分布曲线左移右移明显左移正常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

7、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