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

ID:17165960

大小:456.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8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_第1页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_第2页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_第3页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_第4页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七年第六期文史新证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陈其泰内容提要专重发挥“微言大义”的今文公羊学说,在儒家经典中独树一帜。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两度大盛,中间却澌灭殆尽达千余年,其历史命运似乎离奇。究其原因,乃在于公羊学本身具有政治性、变易性、解释性诸特点,而西汉和晚清社会正处于转折时期,因此被有远见的思想家大力发挥,演出政治上的活剧,掀起学术上的波澜。在晚清,公羊朴素进化观成为接受西方近代进化论的内在基础,它推进了19世纪中国学术实现向近代学术的飞跃——揭示这一事实,对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中的

2、优秀部分具有应变力,近代文化是经由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而产生,尤其具有哲理上的启示。关键词《公羊传》《春秋》今文经传古文经传一、理解公羊学说的钥匙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公羊学说作为今文经学派的中坚,曾经在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而其历史命运陡升陡降,近乎离奇。在西汉时代,今文公羊学说盛行于世,不但学者宗从,而且受到帝王的尊奉。到东汉末以后,它却消沉达一千余年。到了清朝中叶,才有学者重新提起,随之崛起,至嘉道年间,由于封建社会已到衰世和外侮的逼迫,今文公羊学说经过进步思想家的改造,成为批判专制、唤起人们危机意识的武器。晚清维新派人

3、物更把它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糅合,锻造成为倡导维新改革的理论纲领,公羊学在社会上风靡一时;而晚清“新学”的传播,也得力于公羊学说对旧思想体系的冲决作用至巨。今文公羊学说在19世纪末最后一次波涛涌起的平息,距离今天时间并不算遥远。可是,近几十年来,对于这一在历史上曾两度成为“显学”、与中国历史进程和学术变迁曾经大有关系的学说,除了有一、二学者加以探讨、评论外,其他则绝少有人提起,甚至还使人感到陌生得很。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时过境迁、往事容易淡忘有关。而远为深刻的原因是,由于公羊学说在理论上具有独特性,如果以长期流行的古文经学的眼光对待,会感

4、到不好理解甚至怪诞诡异。它的理论发端是极其古朴的,而经过长期的推演,却发展成为复杂的体系;它具有进步的、富有哲理性的学说精华,却包含在“非常疑义可怪之论”的外在形式之中,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独创性的命题。这就必须仔细地寻绎公羊学家的论著,深入地作具体分析,解开其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探究和诠释其独特的命题。近代著名的今文学大师康有为对此曾有过很恰切的比喻:如同不懂四元、借根、括弧等就无法解开算学题一样,若对公羊学的“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等无所知,就无法理解公羊学说。掌握、探究其理论命题这把钥匙,结合不同时代条件的变迁,方能34

5、对这一联系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儒家学派之演进脉络,以及它所经历的戏剧性命运,作出一番清理和总结。二、公羊学主体的形成及其学术特色公羊学说的源头,在于《春秋》之“义”;而《公羊传》对《春秋》大义的解释,便构成了公羊学说的核心。《春秋》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又是我国最早的编年史,它记载自鲁隐公至鲁哀公共242年史事,只用了大约1万5千字,文字最少的一条只有1个字。传统的说法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册修成《春秋》,如司马迁所说:孔子“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历来绝大多数

6、学者对此没有怀疑。记载如此简略的《春秋》,在二千多年中国学术史、政治史上却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春秋》简略的文辞寓含着孔子的褒贬书法,孔子借此以表达他的政治观点和社会理想,这就是《春秋》重义的特点。如《史记》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公羊传》即以口说相传,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与公羊学派的认识相通的,是儒家巨擘孟子,他对《春秋》重“义”作了精辟绝伦的评价,认为《春秋》的“义”具有纲纪天下的作用,孔子修《春秋》是“行天子之事”。孟子将孔子修《春秋》的事

7、业与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这些人物对中国统一之历史功绩相并列,说:“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均见《孟子·滕文公下》)这深刻地说明,《春秋》寄托着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因目睹王室衰微,原有的政治秩序陷于崩坏紊乱,恐惧日后情形将越发不可收拾,他要挽狂澜之既倒,于是采取修《春秋》的方式,以褒贬为手段,重整纲纪,匡正君臣上下关系,明是非,别善恶,要使社会恢复到他所希望的“

8、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天下有道”局面。孔子这样做,是针砭世事以垂法后人,具有极大的政治威力,因此才使“乱臣贼子惧”。孟子又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