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专题训二

材料作文专题训二

ID:1708969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7

材料作文专题训二_第1页
材料作文专题训二_第2页
材料作文专题训二_第3页
材料作文专题训二_第4页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专题训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作文专题导学案(二)一、作文讲评: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某校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有学生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有学生说,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才能尽早融入社会。有学生说,我的精力有限,学习时间很紧张,对我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我才参加。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一)【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核心范围是“学生与社会实践”材料共四句话,分四个小段,分两个部分★第

2、一句话为第一部分,是材料的总领,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场景:某校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由此可引申出:学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合理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实践形式等;★接着的三句话,表明了不同的学生对社会实践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第一种,学生不应参加社会实践理由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能分心、精力有限(参加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全身心地把学习搞好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基于学生身份特点对社会实践提出的否定态度,学生就是学生,学习是主线,要集中精力。◇第二种,学生应该参加社会实践理由是实践能让学生了

3、解社会,更好地与社会融合;学生也是有社会属性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这是一种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对社会实践提出肯定的态度,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参加社会实践是必要的,虽然能力有限,但也要尽快了解社会,以利于日后融入社会此外,本句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引用其他非学生身份的人参加社会实践的例子,谈论社会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第三种,学生应该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实践,理由是:每个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社会实践要对自己有帮助才应该参加。对比前两种看法,这种看法对“是否参加社会实践”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即有帮助于自

4、己的社会实践,就可以参加;反之,不参加这是一种基于“有用”为判断前提的对社会实践的态度,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有用与无用”。(二)【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1、对材料的核心范围“社会实践”的解读狭义上的“社会实践”,包括两种含义:(1)所有亲历亲为的综合实践活动(2)指学生走出教室,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开展参观、考察、实验、调查、制作、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本题目中的“社会实践”取狭义、广义均可。2、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解读(1).材料的核心范围是“学生与社会实践”,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表述maintenancem

5、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3(2).讨论的内容包括两方面:①学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合理性、方式等;②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会实践(3).这里的“学生”

6、,可以泛指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中职生、初中生、小学生等(4).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明,学生可以在后三段中任选一段内容提取角度,也可以综合两段或三段提取角度三个角度立意没有高低之分(三)【立意方向参考】一、学校提供社会实践的角度1.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的内涵2.平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3.社会实践不要形式主义,要重内容4.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二、学生不同意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1.只有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2.目前,社会实践不是考试内容,说明它不是对学生的主

7、要要求3.社会实践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只是搞形式,不能持久三、学生同意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1.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好地服务社会2.全面锻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3.参加社会实践,从小培养责任感4.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价值5.融入社会前的必修课6.拒绝做书呆子四、学生选择性地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1.理性认识实践与学习的关系,均衡调配2.服务社会是一种美德,更需要证明3.在学生与公民的角度间转换(四)【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1.就材料中某个词或句、过度引申材料,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比如,讨论“学习好是否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第一种态度引申);■脱

8、离社会实践这一讨论对象,而单一谈论学生应该如何融入社会;■围绕着“功利主义”进行探讨;■离开“学生”,谈社会实践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情况2.讨论写人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看法、谈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