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

ID:1699467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6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1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2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3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4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言养气·自我养心—王幸福(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内容提要:中华文化古远丰富,许多古代文学思想理论至今对文学创作者和喜好者,甚至是普通的学习者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引起许多人的学习批判,讨论研究,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我们在学习这些思想理论时也不忘从自身考虑,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素养,促进自我发展,从而开拓自己人生的新天地。知言养气,自我养心。关键词:文论知言养气人格素养致良知大学生自我中国古代文化深邃丰富,许多大家给我们留下了很丰富的文

2、化内涵和思想内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的探索及研究发展,对我们做人和处事都起着较大的影响,许多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促进作用。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当然也是对中国人世代影响都比较大的!自古以来,许多人对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各自不同的解释和批判,不同的争辩和发展等。但大多都继承其积极的影响,用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活动,或者在批判争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观点和思想。这些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

3、“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钟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孟子认为,知言与养气是必须一起完成的自我生命开展的两个面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构成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什么是“知言”:孟子解释为“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也就是

4、辨别言辞的能力,在文学批评上,即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5知言”,即

5、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通过“养气”培育起一个不同于自然的“自我”的道德自我,这个道德自我具有一以贯之的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一切言辞都可以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得到体验。”《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李春青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浩然之气”是指精神上的气,这种“气”,用孟子的解释就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见它是一种由“义”与“道”凝聚而成的

6、凛然正气。是“集义”所生孟子思想中的气兼具良种不同性格,它一方面是宇宙论或存有论的概念,另一方面又是伦理学的概念.它一方面是超验的原则,一方面又是经验的事实.它既是内在于自我之中,又超越于自我之外.它一方面是指生理学的事实(气,体之虫也),另一方面又指道德论的原则。(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总的说来,孟子“养气”说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意志和思

7、想的涵养,因为作家才思修养的高下被认为直接与作家的创作能力、鉴赏能力的高下有着密切的关联。对如此种种,历代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朱熹把“知言”解释为了解各种言论中的客观之“理”,基本上属于知识活动的范畴,并在与学生交流和进一步讨论中明确地说:“知言,知理也。”《朱子语类》朱熹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第四册卷52第1241页这表明朱熹对孟子“知言养气”章的重视,并且提出“格物致知”之论:“知言正是格物、致知。苟不知言,则不能辨天下许多淫、邪、诐、遁。”《朱子语类》朱熹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第四册卷52第1261页进而将“知言”解释为“

8、穷理”。其实际含义是:孟子所谓的“知言”,被朱子解释为探索出渗透并潜藏于万事万物中的,既是“规范”又是“规律”的“理”。《中国孟学诠释史论》黄俊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01页他非常重视“知言”在“养气”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养气”过程中,“知言”是本,只有“知言”才有可能“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