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49475
大小:43.4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天津市张家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家窝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文科第Ⅰ卷1、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个性解放B.人的善良本性C.人的自由平等D.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
2、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段论述充分反映了()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B.儒家施行“仁政”的思想主张C.法家“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D.道家对“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现象的痛恨5、“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6、下列观点或学说中,
3、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B.“天人感应”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7、《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10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8、“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9、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B.反映
4、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10、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1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
5、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12、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13、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
6、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10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15、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猛烈抨击专制制度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6、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
7、,君为轻”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⑤“天下为主,君为客”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17、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心灵的转向”、“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知识的对象是善”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8、“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