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81736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3
《10.04.13高三语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审题作文的重要性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
2、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类六法”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第二类:比喻抽象命题(寓意型)第三类:对立辩证或关联性命题(关系型)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一、明确重心法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试题重现——把握重点1、2007年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2、2008浙江卷: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3、2009年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
4、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总结——明确重心法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2、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练习:审题立意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
5、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
6、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2009年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
7、,有的能积淀为经典。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导写分析要想赢取高分,应该多在“时尚”上深刻立意,准确把握时尚的内涵和外延,而“品味”的内容广泛,只要是“时尚”的看法、理解、感悟等均可入题,但必须避免列举现象的肤浅,要有独到、深刻见解。立意举例在追逐时尚中,要认清时尚的真与伪。惟有追求真时尚,摒弃伪时尚,这才是与时代同行的核动力。时尚,不在于是否大家都如此,而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气质。需要找到属于我们的时
8、尚。品味时尚,其实就是品味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心灵追求。巩固练习(重点、立意)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析: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