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

ID:16528970

大小:7.89 MB

页数:145页

时间:2018-08-22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_第1页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_第2页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_第3页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_第4页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研究二零零八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新城发展历程与背景6一、大都市的发展历程6二、新城开发背景81、大都市发展过程遭遇严重的“城市问题”82、新城开发成为大都市病的解决方案8第二章新城开发理论分析11一、新城开发主要理念111、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念112、美国新城市主义的理论113、田园城市开发理念124、新城的分类13二、国内外主要国家新城开发分析141、政府规划引导,新城开发公司具体操作的英国新城开发14(1)英国新城建设的背景14(2)英国新城建设的目标16(3)英国新城开发的三个阶段16(4

2、)新城开发的组织运作172、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韩国新城开发19(1)新城开发背景19(2)新城开发的理念19(3)新城开发形式20(4)新城开发的若干措施20(5)新城开发的问题与成就21(6)结论223、以私人开发商为主体,政府政策倾斜的东京新城开发22(1)东京新城开发的背景22(2)日本私营铁路公司的业务范围23(3)日本铁路公司的土地运作23(4)日本政府政策引导与保障234、公私合作投资建设的香港新城开发24(1)新城开发背景24(2)新城投资建设24(3)相关营运公司的运作24第三章新城开发案例

3、分析26一、田园城市案例之一:斯蒂文乃奇(Stevenage)261、概况262、住区布局263、新城中心及步行街区274、斯蒂文乃奇新城的问题27二、田园城市案例之二:密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341、概况342、新城选址和规划353、新城的建设354、新城的规划特征385、密尔顿•凯恩斯的成功因素416、密尔顿·凯恩斯新城的问题43(1)密尔顿·凯恩斯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43(2)密尔顿·凯恩斯的总体密度偏低44(3)密尔顿·凯恩斯在财务方面是失败的45三、边缘新城案例之一:哥伦比亚新城46

4、1、基本情况462、发展历程473、规划的制定474、新城的建设485、市场反应486、新城出现的问题49四、边缘新城案例之二:里斯顿501、里斯顿概况502、开发历程513、今日里斯顿534、先进的规划理念545、里斯顿成功的关键因素566、从罗伯特E西蒙破产想到的:私人开发商主导的新城,政府的支持不可少57五、TOD新城案例之一:美国奥润柯571、波特兰地区规划理念变迁与TOD发展572、发展历程60(1)历史背景60(2)规划演变613、奥润柯的市场反应674、奥润柯的真实TOD68(1)土地利用的演变

5、过程68(2)当地居民的交通方式使用725、奥润柯偏离TOD的原因分析72(1)核心物业发展的依靠公路系统。72(2)未能实现交通需求的有效控制73(3)以铁路站点为中心的交通系统整合没有成功74(4)以站点为核心的公共汽车系统的失败75(5)TOD核心规划理念—高强度开发未能达到原来预期。76六、TOD新城案例之二:日本多摩新镇771、日本规划理念的演变进程77(1)第一阶段:政府被动适应时期――副中心/卫星城自发形成77(2)第二阶段:政府主动适应和协调——大力发展卫星城80(3)第三阶段:政府规划调整—

6、—多中心化理念的形成/副中心和卫星城协调发展822、多摩新镇概况83(1)开发背景83(2)区位84(3)布局与特点85(4)居住和绿地85(5)新镇中心86(6)铁路和道路交通87(7)多摩新城开发的成功因素88(8)政府和铁路投资运营商共盈的开发模式89(9)多摩新镇的问题913、TOD新镇的可持续发展934、美国奥润柯和日本多摩发展结果巨大差异的原因95(1)规划理念与背景不同95(2)交通需求管制的背景和手段不同96(3)交通网络整合效果不同96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971、概况972、背景

7、97(1)“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97(2)东京环境恶化,人口拥挤983、建设目标98(1)创造适宜研究和教育的环境98(2)缓解东京人口压力994、未来前景995、区位996、规划100(1)规划理念100(2)区域规划101(3)用地规划和功能布局101(4)人口规划1027、发展阶段及特征102(1)第一阶段(1963年——1979年):基础建设期102(2)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城市整治期104(3)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1048、城市发展105(1)人口10

8、5(2)交通106(3)基础设施108(4)科研1089、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108(1)筑波大学成为联系各个科研机构的纽带108(2)采用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109(3)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109(4)1985年筑波世界博览会促进了筑波的城市发展11010、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111(1)没有达到缓解东京人口压力的目的111(2)投入产出不成比例113八、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