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14033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一、说教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试同课文作者进行对话,探究这个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阅读这些文章要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观点进行判断。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
2、透彻,语言准确。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中,首先应在学生读课文时找出阐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其次再让学生找出为了阐明观点作者所摆出的几个事实,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体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理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观自我,培养实验的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的内涵。B、学习文章的举例与说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C、学习编写阅读提纲,理清课文结构。2、过程
3、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结构。②通过设置问题,讨论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领会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及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二>教学重点1、理解格物致知的精神实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二、说学法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本册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了一些了解,对议论文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2.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的方法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课文并借
4、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充分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圈点勾画,学生纠正补充,编写阅读提纲,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质疑问难,联系实际的合作探究,再辅之以教师适时地点拨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三、说教法①设疑探讨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②引导点拨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在探讨格物致知的真实含义,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分析王阳明的格物与现代科学的格物的区别
5、,从而明白格物致知的精神实质及它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初读课文(编提纲,理清写作思路)――精读课文(设问题,深入理解观点)--研读课文(找事实,探究说理方法)--拓展迁移(谈实际,注重体验反思)<一>导语导语: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
6、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此导语设计的目的是由中国目前教育出现的问题谈起,提出疑问,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编写提纲,理清写作思路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编写结构提纲。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列提纲,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归纳出中心论点。老师可提示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提纲)<三>精读课文,设置问题,深入理解观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是这一节课的教学
7、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讨论的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来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然后老师点拨,归纳总结。)1、请阅读第3到5自然段思考:《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请阅读13自然段思考:“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讨论归纳:1、《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