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doc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doc

ID:1646944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10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doc_第1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doc_第2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彭松  摘要:思维有多种特性,如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练习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关键字:特性;发散思维;教学质量  发散思维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当今时代,中小学教育正着实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呢?今天笔者根据4年的高中教学经验着重讲析发散思维的培养。

2、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和变通性。也即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3、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或者把命题适当变化后,让学生探讨有什么结论出现,这样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就可以设问,如果动点P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a(a为常数),当时,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  同学们很快就可以回答:是椭圆  这时,老师又问:那么当时,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那么当时,动点P的轨迹又是什么?这样就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答案(在讲双曲线的定义时,可以同样设问)。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

4、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教师要十分注重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讲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倍角公式”这两节的公式推导时,就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其推导线索如下:    可以认为,和角公式、是这些公式的基础。  三、开展“一题多解”、“一

5、题多变”、“一题多思”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3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分析。  例如:若实数x,y满足,求2x+y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学生很容易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出两种解法,这时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向数形结合方面引导

6、,从而得出第三种解法(数形结合思想)。  解法1:(1)+(2)得:(3)  (1)+(3)得:  解法2(整体思想):  令m=x+y,n=x-y,则:,。  ∵,,∴  解法3(数形结合):    ①:画出可行域。  ②:作直线2x+y=0,并平移。  ③:观察确定位置(点A,点C)。  ④:求最值  (,)。  之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在上述例题的条件下,能否求:(1)的最值,  (2),的最值,(3),的最值。(解答略)  四、激励学生“

7、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的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是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有些探索性的命题,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要人去设定,结论要人去猜想,体系要人去构想。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例如:△ABC一边的两顶点是A(-6,0)和B(6,0),令两边的斜率乘积是,求顶点C的轨迹。  分

8、析:此题不难求得顶点C的轨迹是椭圆。注意到题中的定值,恰为求得的椭圆方  程中的,两顶点A(-6,0)和B(6,0)又是椭圆的两个端点,正由于这种“巧合”,可把上面这道  习题推广到一般形式。  命题:若两定点A(-a,0),B(a,0),动点P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乘积是,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证明略)  这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其逆命题是否正确。  逆命题:若两定点A(-a,0),B(a,0),且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则动点P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乘积是。(证明略)  五、结束语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