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

ID:16399359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上传者:U-3269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_第1页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_第2页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_第3页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_第4页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摘要]:民办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缓解教育压力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院校的人文精神建设现状发现问题,并对当前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力求为我国民办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关键词]:民办院校校园文化人文精神[Englishabstrac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ivilian-ru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toeasethepressureofeducationmustconsidertheproblem.Inthispaper,throughthe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oftheconstructionofCivilian-ru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umanisticspiritfoundtheproblem,andputforwardfeasiblesolutionstothecurrentproblems.StriveforChineseprivatecollegeshealthydevelopmentprovidethereferenceopinion.[Keyword]:Civilian-ru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ampuscultureHumanisticspirit 随着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膨胀,民办院校的需求优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在我国,民办高校的建立,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民办院校凭借市场的竞争机制,激活了教育的服务市场。越来越多企业的介入和民办高校自身的产业化运营,加剧了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高校人文精神的矛盾。探究民办院校教育发展的模式,妥善处理民办院校和人文精神建设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创办者全面地了解我国民办院校教育发展的现实,而且有利于企业家们客观地反思民办院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促进民办院校教育的全面发展。一、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是以校园为特定空间,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展示窗口。当前的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把现代人文精神看成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人文精神,冯天瑜曾经这样定义,“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是人类对人世探求和处理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第89页。从这个层次来理解,民办院校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民办院校特色的学生自我关怀,表现在对老师、对同学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民办院校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各种技术技能,但是在人文精神素质方面,相比普通院校的学生,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教育和培养。民办院校的学生,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流向更为多样化。如果缺乏现代人文精神素质,则很难称得上是合格人才。民办院校人文精神的建设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来实现,校园文化又可以承担人文精神的建设而赋予崭新的内容和现实意义。二、民办院校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现状1、规模偏小导致知识体系的实用化倾向民办院校的投资者是民间的企业家,从办学资金和办学规模上无法和国有高等院校相比,且开办民办院校偏重利益性。校园文化的开展受各方面的制约,故此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有重实用技术、轻人文知识的倾向。一些社会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培训、比赛活动等较容易开展,例如以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为基础的相关活动,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加强。但一些人文学科、艺术修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使有活动,报名人数也甚少,最后可能人数太少导致活动取消,人文精神教育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现象会给学生带来价值观取值偏移,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忽视基础学科,重犯应试教育倾向的毛病。这必然导致民办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趋于下降,重实务,轻人文。2、内容呆板显现价值观念的功利倾向人文教育以培养人才、完善人性为根本目的,它的内容广泛,包括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民办院校的举办人大部分是企业家,办学的宗旨既是培养人才,也是为了盈利。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招生的好坏,民办院校民办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待遇上一直以来也存在着某些差距,这样的压力长期制约校园文化的人文建设。企业家们为了提高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解决教师的稳定待遇等问题,急功近利,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呆板单一。而由校方发起的人文精神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其他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显现功利色彩。比如在一些民办院校中,就将人文精神教育与公共政治课等同起来。这些必然导致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钟情那些热门的经济收入高的职业,而服务贫困、支援贫困的观念淡薄。人际关系上,接近世故,与己有用的拉关系接近,与己无用的不愿理睬。在人格上,缺乏独立意识,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求甚解,对现代国家理念缺乏认识。3、院校性质刺激心理素质弱化倾向民办高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深。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只注重于硬件设施的改善,而忽视人文精神层面的建设。民办院校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弱化表现。第一,不善交际。缺失人文精神教育的民办院校的学生,容易陷入非理性的亚健康心理素质状态,不愿意与人交往、或者是交往起来困难。第二,学习就业压力大 。当今社会实际问题是就业难。民办院校的学生更是担心就业问题。学生们自己远离人文精神的修养,主动接近那些利于学习、利于实用、利于就业的培训和锻炼,过大的学习就业压力造成部分学生没有活力,心理抑郁现象明显。4、经济效应促成人文精神缺失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准消费型时代,而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无功利化、不具实用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在狭隘的市场经济观念支配下,老师和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漠视人文教育。人文科学的市场化,消解了人文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的作用。人文教育和市场经济带来的金钱至上、损人利己等观念截然相反,并对这种问题提出批评。社会上本来严肃的人文学术和高雅的艺术被解构,成为格调不高的商业文化。可是人文教育的内容难以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所以往往受到市场经济的排斥。市场经济的效应强烈地腐蚀着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三、民办院校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举措1、现代人文精神教育观念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受制于企业家的管理观念。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现象,人文精神建设也不例外。加强民办院校人文精神的培育,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要有基于高瞻远瞩之上的坚强决心和切中时弊的措施,使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有可靠保证。民办院校也有担负文化传承与文化积累的责任。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此外,人文精神的建设,需要培养有意义的世界价值观与健全道德人格、有不断学习与自我完善之能力的个体。民办院校管理者必须抛弃功利思想,以人文本,端正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本领和谋生的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接受人文思想的教育,具备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人文精神的教育机制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新型人才,提倡科学与人文并举的通识教育,可以防止科技文化单方面的发展。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构想,叫做“STS”教育。STS的宗旨是要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学生。其特点主要有:强调理解科学、知识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知识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知识服务社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这就是个教育机制问题,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都要和人文精神互动,建立人文精神的教育机制还要着眼整个民办院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措施上,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有机结合。3、民办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当下对校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教育的关键点就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这关系到精神境界和能力水平的高度。通过有目的的开展校园文化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有高瞻远瞩的理想。有了这些宏观目标,才会有正确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才能不畏坎坷,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同时,也会升华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世界价值观。民办院校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强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世界观。4、人文的校园文化环境民办院校的人文精神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离不开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总是需要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利用校园文化制造人文氛围,达到育人目的是现代教育的有效途径。标语、社团活动、赈灾募捐、志愿者活动、有意义的校园文化节等等,浓郁的人文氛围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和礼仪修养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民办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源,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来校演讲,通过企业家自身的经历言传身教的引领学生迈向健全的人格修身之路。总之,民办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应该是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并进的。通过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只是其中之一。人文精神教育下的学生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和大众化的仁爱情怀,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是适合新时代发展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1]张磊.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复旦教育论坛,2003(2)[2]卢绍伟.网络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理论版,[3]王德勋韩同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