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ID:16381799

大小:2.80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8-09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洱源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目的要求1.了解对生命体征观察的重要性2.熟悉生命体征的生理变化和异常变化3.掌握T.P.R.BP的正确测量及记录方法4.掌握高热病人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概述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第二节脉搏的观察与护理第三节血压的观察与护理第四节呼吸的观察与护理概述定义重要性与意义生命体征(vitalsigns)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

2、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明显观察生命体征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异常时的护理,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内容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的分类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的测量体温(temperature)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体表温度(shelltemperature)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的结果。指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c

3、oretemperature)较高且相对稳定身体表层的温度称为体表温度(shelltemperature),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体温的产生体温的调节热的产生与散失正常体温生理变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维持体温,并不断地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体外供机体利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糖、脂肪蛋白质o2氧化Co2,水含氮产物释放能量化学能ATP

4、转化能量利用肌肉收缩神经兴奋消化吸收腺体分泌合成生长其它热能维持体温50%50%产热与散热产热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产热产热增加的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环境温度增加等产热主要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和排泄人体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体温的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方式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

5、向中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人中枢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散热中枢,兴奋时加速体热的散发其生理作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经辐射方式散失;增加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目的;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减少肌肉活动,防止产热过多产热中枢,兴奋时加速机体的产热,其生理作用:血管收缩,减少辐射散热;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提高组织代谢率,通过交

6、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组织的氧化率;寒战时增加产热控制产热与散热,将体温维持在一个调定点,约37℃调定点产热中枢散热中枢正常体温发热过低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正常体温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为标准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及范围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腔37.0℃36.3~37.2℃直肠37.5℃36.5~37.7℃腋窝36.5℃36.0~37.0℃生理变化年龄性别昼夜因素其他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体

7、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及活动量少体温略低于成年人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因女性皮下脂肪比男性厚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上升,体温可上升0.2-0.3℃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昼夜时间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与机体昼夜活动的生物节律有关,因而使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呼吸功能等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其他体温增高体温下降日常生活中运动、沐浴、进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

8、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过高定义发热原因发热程度的判断发热过程及症状热型伴随症状护理措施体温过低定义原因临床分度症状护理措施生命体征21李老太,75岁。发热2日。测体温39.7℃,皮肤潮红,脉搏加快,已用药物退热。1.应鼓励病人多饮()A.白开水B.茶水C.果汁水D.糖盐水E.矿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