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ID:16160651

大小:16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08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_第1页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_第2页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_第3页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_第4页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其先炎帝胄胤,封望于齐,地方五百。(《全隋文补遗・崔玉墓志》)另一例是唐代墓志:前时列土封望,谓曰金城人也。(《山右石刻丛编・申屠晖光墓志》)古籍所见名词性的“封望”很少,宋代为最早,又考虑到唐宋封爵制度与前代的不同,以及“望”字有关字义在唐代的稳定性、构词的活跃性,故再拟名词“封望”词义:爵位前的地名。唐宋时,其多为官员的郡望。附注后一句实是点出笔者所认为的词源,因“封望”在古籍中出现甚少,笔者不敢自必,乞请专家教正。参考文献韩理洲.全隋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3.汉

2、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5.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周世昌.说“地望”.辞书研究,1985(5).,以组合代释义。它们都是最基本的词,供人们日常使用。古代有13例,如:南《说文・部》:“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尾《广韵・尾韵》:“首尾也。”【S式】,声训。用读音相同相近的词来释义,古代有12例。母《说文・女部》:“牧也。”热《广韵・薛韵》:“《释名》曰:‘热,k也

3、,如火所烧k。’”【X及其复合式】,即用无需验证真伪的习惯看法来释义,常常是评价性的。古代有19例。火《说文・火部》:“也。南方之行。”按:“南方之行”指五行之一,X式。人《广韵・真韵》:“天地人为三才。”白《正字通・白部》:“西方之色。”春《说文》释“推也”,即草木推土出芽。按:S式。《广韵・谆韵》改作“四时之首”,变成M式(描写式),《汉大》更采用复合的T+M式:“1.春季;春天。我国习惯指农历正月至三月,为一年四季中第―个季节。”四《说文・四部》:“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按:X式。《正字通・□部》变成:“物

4、数倍二为四。”M式。火《汉大》改用M式解释:“1.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大多数释义采用下面三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逻辑的释义方式。它们解释的是使用义,其释义可以根据事实检验真伪。【T式】,用同义词近义词释义。毁《说文》:“缺也。”《广韵・纸韵》:“坏也,破也,缺也,亏也。”《正字通・殳部》:“坏也,亏也。”《汉大》:“1.毁坏;破坏。”按:四个点都使用T式。长(zhǎng)《广雅・释诂一》:“老也。”【D式】,此定性指用上位类名释词,或用“类名+总称”“泛指+类名”“数字+类名”等形式,无描写。类名一般固定性好,

5、如有外加的描写就是M式了。刀《说文・刀部》:“兵也。”按:即兵器。草《说文・H部》:“百卉也。”《汉大》:“1.草本植物的总称。”【M式】,用描写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方式释义,包括与他词对比。其中以“属加种差”法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就是定义。百《说文・白部》:“百,十十也。”《正字通・白部》:“十十为百。”《汉大》:“1.数词,十的十倍。”按:为D+M式,揭示“百”的本质,是定义。这三种释义方式能够或详或略地正面揭示词义,一直沿用到今天。即使《汉大》使用了简单的T式、D式,基本上都能在同书中追踪到比较详实的解释。

6、假如读者对“母:母亲”的解释不满足,可追查“母亲”:“1.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3.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用同义词近义词释义,简单易懂。可是它欠翔实精准,如果一个词没有同义词近义词就无法使用这一释义方式。还有,它容易导致循环释义。定性式如果只有上位类名,则内容空泛。定性式在《说文》《玉篇》《广韵》里常见,简单释“草也”“木名”或“鸟也”,现在几乎不用了。用“……的总称”等也可能出现循环释义。描写式是最细致最准确的,其生命力也最强。由于其释词难度最大,所以发展得也较晚。古今总趋向是M式释义不断增

7、长。《说文》点有9个,到《正字通》就发展到23个;到《汉大》发展到41个。它们分别占同一个点的19.1%,41.1%,69.5%,都大幅度提升。到了现代它已是占压倒优势的释词方式。有一例特殊。甚,《说文・甘部》:“尤安乐也。”“甚”的意义和安乐无关,许慎可能不是说“甚”表安乐,而是以“尤”解释“甚”。这一例不入诸类,暂作不慎失误看待。二、释义内容的进展1.准确性的提高准确性的提高指释义由走样不实到揭示所指的真实属性,对象确定,概括面恰当(不大不小,边缘清晰)。准确性的提高是释义进展的最大一宗,55个词中大多数经历

8、了这个过程。它们有些是用逻辑释义方式代替了原逻辑方式,有些是在逻辑方式中调整,或复合释义。但方法有效不能保障释义有效,更不能保障释义优良。如:龙《说文・龙部》:“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汉大》:“1.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身长,形如蛇,有鳞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龙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而从《说文》到《正字通》都以为真有其物。《汉大》指出其传说的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