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心学介绍

中国儒学心学介绍

ID:1615736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中国儒学心学介绍_第1页
中国儒学心学介绍_第2页
中国儒学心学介绍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儒学心学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儒学心学介绍心学是中国儒家的一种影响广泛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身养性、返身而诚。先秦孟子和宋明陆王都是心学哲学冢。  战国时代的儒家孟子讲“浩然之气”,讲“尽其心”,讲“反身而诚”,都是强调人的主观性,并且认为在顺境或逆境下也不能动摇,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南宋时陆九渊发挥孟子思想,《语录下》记云:门人詹子南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陆九渊说:“因读《孟子》而自得之。”(《陆九渊集》卷三十五)陆九渊强调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思想,创立了心学,以心即人的主观性作为

2、哲学的核心,并和他的学生形成一个学派,称为“南宋陆学”。后来明朝王守仁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因而又称“陆王心学”,可以说,心学也是从儒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学派。“心学”在南宋与程朱理学、陈亮叶逋的功利学鼎足而立,在明朝则与理学分庭抗礼。在宋明几百年中也是一个显学,是很有影响的学派。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曾居贵溪之象山,故又号象山先生。他是南宋陆学的首领,是宋明时代“心学”的创始人。  哲学家的特点就是要探讨宇宙的统一性。老庄之学认为宇宙统一于道,所以叫道学,程朱理学把理作为宇

3、宙的统一性的实体。陆九渊则把“心”作为宇宙的统一性的实体,所以形成心学思想体系。  说也奇怪,陆九渊似乎在先天气质上就与众不同,“举止异凡儿”,他思想内向,不活泼,多深思,(《语录下》:“吾自幼时,听人议论似好,而其实不如此者,心不肯安,必要求其实而后已。”深思求实,是陆九渊治学的特点。)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多大,到哪儿才到头。由于思考过多,可能影响健康,直到14岁,手和脚都没有温暖过。也由于思考深入,少年时代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听别人读程颐的文章,就觉得与自己的思想不一致,又感到程颐跟孔子、孟子的说法有区别。他第

4、一次读《论语》时,喜欢曾子的观点,不喜欢有子的说法。曾子多讲心性修养,与他的见解比较合拍,所以产生共鸣。而有子讲行为修养,讲合群。陆九渊性情孤僻,不合群,所以他不喜欢有子的话。他15岁时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的诗句。心斋是《庄子》的用语。庄子认为听话不能只用耳朵,特别要用“心”。这符合心学特点,陆九渊就加以采纳。陆九渊多深思,多悟性,他读古书时,见到“宇宙”两字注解是“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他忽然觉悟了。他说:“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杨简:《象山先生行状》,《陆九渊集》

5、卷三十三;又见《年谱》,同上书卷三十六)把自己和宇宙联系在一起。陆九渊虽然不知道天地有多大,但作为哲学家,还要探讨宇宙的统一性。经过反复思考,他发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也。”(《宋史·陆九渊传》)从东南西北的方位(即空问)来看,圣人同心同理。从千百世之上、之下的时间来看,圣人也同心同理。也就是说在宇宙中有一致性、统一陛。所以他说:“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

6、世一揆也。”(《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就是说历代许多圣人贤者尽管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说法,但是,他们的“心”“理”却是一样的。“揆”是标准、尺度,引申为模式、类型。同心同理,似乎有两个中心。实际上不是,陆九渊说:“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陆九渊集》卷一《与曾宅之》)又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卷十一《与李宰》之二)这里两个“是”都相当于现代的“这”或“这个”。每个人都有这个心,每个心又都有这个理,所以,心就是理,理也就是心。总之,不管东南西北,也不分古今,宇宙间都有相同的心、相同的

7、理,理是在心中,所以,宇宙就统一于心。我有心,宇宙统一于心,所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集》卷22《杂著》)。明代王阳明把这种学说称为“心学”,“圣人之学,心学也”(《陆象山先生文集》序,见《陆九渊集》附录一)。把宇宙统一于“吾心”,当然是主观唯心主义。但他又认为人心是天赋的,又包含客观唯心主义因素。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因他后来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开始信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说法,回家就看着竹子,希望能“格”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格”了

8、几天,病倒了,还没有“格”出竹子的道理来。后来他后悔了,也觉悟了,“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赠阳伯》诗句)30年来信朱熹错了,现在后悔了,改信陆九渊,他说:“圣人之学,心学也。”(《王文成公全书》卷七《陆象山先生文集》序)后来,他发展了心学理论。他还是文人领军打仗的特殊人物,曾任刑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