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ID:1611444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_第1页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_第2页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_第3页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_第4页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本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中国汤液经方》由pdf格式转换未来得及精校  有错之处  并非本意请作者及读者原谅一、怎样认识表阳证(太阳病)《伤寒论》以六经分篇,首篇即讲太阳病,判定太阳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即主要依据提纲,也即《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但能真止认识太阳病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伤寒论》是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首先要明确,中国古代即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等各具特色的辨证理论,经方是从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的理论和方法,并小是用脏腑经络理论进行辨证,田此太阳病的提纲主

2、要提示其症状特征,并没有标明经络、脏腑关系。即凡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即称之为太阳病。第二经方是从患病人体反应出的症状,总结出的治病规律,太阳病不足指一种个别病,并不是单指感冒、咽炎、肺炎……某一个病,而是指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的一般常见的证,即是说无论什么病,若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症状者,即称之为太阳病。其中的“脉浮、头项强痛”已提示太阳病属在表的阳实之证。为了更明确其特征及与少阴病鉴别,故于第7条提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明确提出(太阳病)“有发热”,是告诉后人,同一病位的证分为阳证和阴证,表证也自当分

3、为表阳证和表阴证,太阳病是表阳证,少阴病是表阴证。第三表阳证又依据有汗、无汗分为中风、伤寒,这是很重要的,不明白中风和伤寒的涵义是不能真正认识经方的方证。对经方、六经辨证的学习也就难得“登堂入室”;因此,要明了中风和伤寒的内涵,要解读《伤寒论》原文。《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是说上述提纲的太阳病,若同时更见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按之缓弱者,则名之为中风。第3条日:“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束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之为伤寒。”是说上述提纲的太阳病,无论见已经发热,或未发热,但必恶寒,若同时更有身体痛疼、呕逆

4、,脉按之尺寸各部俱紧者,则名之为伤寒。这里要特别指出,太阳病也即在表的阳证,还区分为中风和伤寒两类证,前者由于汗出而敏于恶风,因名之为中风;后者由于无汗而不恶风,或少恶风,但重于恶寒,因名之为伤寒。不过于风曰中,而于寒日伤,实亦不无深意。太阳病表阳证,原是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其病,但限于自然的良能,或虽得汗出而邪反乘汗出之虚,深入于肌腠,中者中于内,名为中风者,以示在表之邪深也。若不得汗出,病邪郁集于肤表,只是不得其汗而出,伤者伤于外;名为伤寒者,以示在表的邪浅也。中风、伤寒均属表阳证的两类证名,不要以为中风即真的中于风,伤寒即真的伤于寒。即使

5、前人有此看法,亦不外以现象当本质的错觉。要知经方辨证是依据患病人体的症状反应总结出的理论方法,至于风伤卫,寒伤营之说,更是远离经方之旨。总之,《伤寒论》所谓太阳病和少阴病,宴即同在表位的阳与阴两类不同的证。表阳证又分中风和伤寒两类证。二、表阳证的治疗大法病在表治当汗解,但依据有无自汗分为中风和伤寒,治疗表阳证分为两大法,即自汗者必用桂枝法,无汗者必用麻黄法。随证候的出入变化,而行药物的加减化裁,因而形成以桂枝和麻黄加减变化的两大系别的解表方剂,今择其主要方证探讨如下。三、表阳证的常见方证L.桂枝汤类方证桂枝汤源自于《汤液经法》的小阳旦汤。它的组成为桂枝、芍

6、药、甘草、生姜,大枣。它的煎服很重要,不能忽略,这里不赘述。这里要注意它的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敢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姜的滋津。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甘温除热”。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所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制,《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日:“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

7、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歧伯日: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各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人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死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

8、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