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ID:16078043

大小:816.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8-07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1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2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3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4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生态化运动不只是发生在心理学中,而是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中。许多人文学科过分追随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采用分解还原的方法,导致了对整体人研究的忽视,更忽视了社会文化及生活情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这种研究取向受到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严厉批评,引发人文科学研究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也表现在心理学中。为顺应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本章介绍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一、心理学的生态学运动早期信息加工心理学采用人机类比,将人脑比作电脑,将人的心理活动机制还原成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及其传递过程,丝毫不

2、顾忌人的意识活动的内容效应和情境效应,其缺点是明显的,以致有人声称当代认知主义已经失败、认知心理学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开始。我暂且不对此进行评价,要问的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起点有没有其他可能的选择呢?追溯到二战时期,我注意到与信息加工认知革命同时发生的吉布生主义(Gibsonism)——吉布生(J.Gibson)的生态认知心理学。二、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是相对于标准实验设计而言的,它借用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来计划搜集资料、获得结果,但其实验条件的控制不甚严格,更多保持了研究对象活动的情境性和现实性,其明显特征是不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往往使

3、用现成群体作为处理组。常用的设计有: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取样设计、不等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等组的时间序列设计等。1.单组准实验设计当不方便对一组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又没有恰当的被试组作为对照组时,可以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进行课题研究。单组设计主要包括: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单组相等时间取样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实例1:比如有位小学语文教师想研究一下某种新的识字教学法是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于是他连续地运用旧的教学法进行了四个周的识字教学并对每一周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其检测的方法是:第一周教给学生50个生字;第二周交给学生50个生字,同时检测上

4、一周的学习效果;第三周学习50个生字,同时检测第二周所学生字的效果;第四周学习50个生字,同时检测第三周的学习效果;从第五周开始改用新的教学方法学习50个生字,同时检测第四周学习的效果,依此类推,第五到第八周都采用新的识字教学法。则八周识字教学的效果记录如下:时间序列设计是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它的设计模式如下:O1O2O3O4XO5O6O7O8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图示来说明,也可以用t检验,分析被试在接受实验处

5、理前后测量序列回归线的斜率或截距的差异性。如何检验实验处理前后回归线截距的差异?(2)相等时间取样设计实例2:比如有一教师研究学习反馈在写作学习中有无明显的影响。他:每周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实验周期共四个月,其中第一个月有学习反馈、第二个月没有学习反馈、第三个月有学习反馈、第四个月没有学习反馈。有学习反馈用X1表示,就是每周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都要对其作文做详细地批阅和给出恰当的评语;没有学习反馈用X0表示,就是学生每周完成的作文交来后,老师只是批上“阅”字和日期。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评定但不公布。研究中两组实验处理下的时间取样

6、一样,就可以控制历史因素的影响。请问该设计与单因素重复实验设计相同吗?单组准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不严密,可能产生多方面的误差:第一,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可能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的敏感性。因为连续测验本身会激发被试的某种心理效应,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第二,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式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意感,并容易暴露实验目的,由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实验结果也会降低外部效度;第三,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第四,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时要分析上述可能的变异因素,尽

7、可能地控制这些因素,以得到有外部效度的实验结果。或者说,只是在不适宜采用真实验设计时才使用准实验设计。2.多组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设计模式: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它的基本模式如下:请思考这一研究课题该如何做:假设某医疗研究机构研制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现在要进行临床试验,找到20名多动症儿童参加实验。为了保证样本容量,不宜再对被试进行分组。该试验用准实验设计该如何做呢?为了试验的实施,有关研究者编制了

8、两套学习材料,包括甲、乙两套,这两套材料经检验在难度等方面相当,以分别用于前测和后测。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比较,他们选取了年龄相近的某年级一个班的学生(30人)作为控制组。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均使用甲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