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43655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7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摘要:高校与企业、工程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阶段性地总结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挑战,为今后如何更好推进协同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博士生;联合培养;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体现了科技、人才和教育三方面的发展与改革,推动双方的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及时了解高校与
2、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发展状况,“高校与冶金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组在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院等42家研究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现将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校与企业协调创新提出建议。 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主要成效 (一)我国当前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背景及规模 为推动工程研究院所和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中国工程院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推动下,2010年教育部开展了工程研究院所与高校
3、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10﹞4号)。2011年,教育部将“完善高等院校和工程研究院所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列为年度主要工作之一,13家单位加入联合培养的试点范围,当年度专项招生计划为210名,是2010年的2.4倍。2012年,专项招生指标达到412名,是2011年的将近两倍。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参与联合培养试点工作的工程科院所和高校的数量在稳步增长,学科专业的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同一单位的合作方也实现适度增加,联合培养总体上体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
4、应。 (二)联合培养博士生呈现出的特点 对于理工科特别是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培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实践环节应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之中,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其培养的核心,其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过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牵头承担了大量国家课题和企业课题,这些课题往往涉及企业生产设计、流程优化改造、产品品种品质等诸多领域。研究生论文选题基本来源于这些科研课题,论文内容往往就是科研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第二,所授专业知识与工作领域的对应性很强,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学科
5、优势,承担了大量国家课题和企业课题,经费充足。这些课题往往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前沿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用于解决行业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问题或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品种质量等实际问题,科研成果直接面向市场,应用性较强,转化速度较快;第三,很多定量研究的内容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和科技平台建设,大幅度地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装备水平和配套条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国家级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研产业基地,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仪器设备;高校与科研院所各自发挥其优势,对提高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整体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高校与
6、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经过在科研院所的学习和工作,一方面拓宽了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他们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层次都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科研院所非常接近业界的科研环境下,增加了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联合培养能够很好地弥补高校在硬件设施上的不足,使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内容有了扩展与深化。 (三)联合培养博士生取得的初步成效 联合培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及其初步成效,也体现在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反馈中。从工程院所与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形式而言,最主要的是联合招生67.74%、合作指导61.29%和导师互聘41.94%,居于前三
7、位,其他还包括学科共建、成果共享和学籍共同管理等若干方面。从对联合培养项目效果体现的认同情况来看,“扩大了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占31.37%、“提高了研究生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的占31.37%”、“促进了双方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发展的占了29.41%”,这三项指标居于前三位。从对联合培养项目的效果评价方面来说,认为效果好的比例达到了58.14%,基本得到了认可。从双方导师在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合作与交流情况的统计来看,44.74%的导师与合作单位导师在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密切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