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pdf

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pdf

ID:53732073

大小:204.3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pdf_第1页
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堂堡堂堡墨矍矍墼!总第489期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口周静摘要:创新型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主体,高校应以“2011计划”为契机,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词:协同创新;2011计划;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作者简介:周静,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人才培养。(江苏南京2ll816)中图分类号:G64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7-5968(20l4)O9—0090—02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地气”“懂需求”。当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绝不是仅仅依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l计划”)。“2011计靠某一主体或某一学科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多主体、多学划”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的交叉、融合,才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突破。而多学的改革特区,是高等学校推动综合改革的试验田,是高校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

3、才培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人养的双重主体,必将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近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也是协同创新的中心使命。面对年来,高校就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不断进行探索,取得新的挑战,高校亟需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由于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多重大”为根本发展点,以“2011计划”为契机,通过协同各大局限于高校内部,缺少根本性、系统性的培养体系,成效并主体,集中优势,强强联合,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不显著。高校应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充分发

4、挥创新人才新能力的提升为共同核心任务,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深“孵化器”和“聚集地”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人度融合,实现提升人才质量,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从而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3。协同创新加速形成大学创新文化。大学文化是大一、协同创新对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判断学生群体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20II计划”是多方面、多维度、系统性的综合改革计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划,是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措施,别的文化系统。

5、尽管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是追是深化高等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一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是大学文个总揽性抓手,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化的共同特点。随着“协同创新”的启动实施,也随着这项1.协同创新激励高水平大学建设。“2011计划”又一次战略举措的深入推进,高校必将产生一种新的大学文化,掀起了高校改革的热潮。首次入选“2011计划”的14所高这种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协同和创新。星星之火,可校是从全国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的申请中层层筛选出来以燎原,一旦在大学里

6、形成了以“协同”和“创新”为特征的的,该计划打破了地方高校很难申请国家重大项目的局新型大学文化,就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面。在入选的14所高校中,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进而整体激发大学的创新活力,这无河南农业大学都是既非“985”也非“211”的地方高校。此外疑又会推动高校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将对全社会创“2011计划”的另一特点是不再实行终身制,每四年要对高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生重大影响。校进行重新评审,如果目标完成且国家有进一步需求,才能二、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

7、培养的路径选择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此一来,全国高等院校中必将掀起新一1.以体制机制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是国轮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潮。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高校必将家科技原始创新的主要基地,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必将为人才培养提供肥沃“土壤”和更广阔的空间。用。但是多年来,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在传统的科研管理2.协同创新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当前,我国科研体制下,产生了专利成果的针对性差、转化困难等实际问力量主要集

8、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及政府研究机题。目前高校每年能够取得6000—8000项科技成果,但实构几大主体之中。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多学科”“聚人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比例却不到10%,大量技术创新成才”,而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其他主体的最大优势则在于“接果及其知识产权束之高阁形成了数量惊人的“休眠专强。警!:!堂宴堕墨垦塑墼!!!总第489期利”。⋯协同创新是以创新为驱动的“政产学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