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与魏晋隐逸诗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

ID:16012582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7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_第1页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_第2页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_第3页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_第4页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玄学与魏晋隐逸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玄学与魏晋隐逸诗摘要:汉代自武帝开始,儒家思想定于一尊,道家思想从此陷于沉寂之中。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曾经儒学一统的天下被彻底打破,老庄思想重获新生,并在魏晋之际形成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哲学思想——玄学。同时,由于诸多士人深受老庄生命哲学的熏陶,纷纷走向山林田园,追求道家的自然人格,天下掀起一股隐逸的高潮,宣告了中国古代隐逸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在玄学的影响下,魏晋隐逸诗歌体现出鲜明的玄学特征。关键词:魏晋;玄学;隐逸;诗歌;内涵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可谓是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西晋以来,玄风盛行,正始年间,王弼、

2、何晏提倡“贵无”思想,著《老子注》、《道德论》、《周易注》等,完成了老庄哲学向玄学的演变。西晋惠帝时,向秀、郭象《庄子注》出现,又使玄风大畅,玄学终于酿成时代精神。而玄学标榜老庄,则必然主张超乎世俗、希企隐逸。王瑶先生说:“到玄风大炽以后,这种以隐逸为高的思想,更普遍于士大夫之间。”[1](184页)玄学的产生使中古文化结构由此而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调整,形成儒、道、佛三家互补的文化格局。而这种文化格局也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当玄学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魏晋隐逸诗也随之而进入创作的兴盛时期;并自然而然地将玄学作为它的核心

3、内涵,通过不同作家在同一隐逸题材中表现出来。一、玄学的产生与魏晋隐逸诗的兴盛“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依据的问题,也就是说关于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2](7页)正始年间,老庄思想在沉寂几个世纪之后,重新抬头。生于此时的天才哲学家王弼,与另一玄学大家何晏共同为道家经典著作着注,这便是在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老子注》、《道德论》、《周易注》等,从而完成了老庄向玄学的演变。“三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夏侯玄、何晏、皇甫谧、嵇康、阮籍

4、、向秀、王弼、钟会、王戎等人相继出现于思想史中,标志着玄学时代的到来。”[3](323、324页),所谓“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4](675页),“有晋中兴,玄风独振”[5](1778页),玄学在当时之盛,由此可见一斑。魏晋玄学清谈大抵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正始时期;以嵇康、阮籍、向秀为代表的竹林时期;以裴頠、郭象为代表的元康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的东晋时期。其中,郭象哲学是魏晋玄学发展的高峰。正始玄学的领袖是王弼、何晏,据《晋书·王衍传》:“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

5、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故无为之用,无爵而贵矣。”这个“无”实际上是把客观世界一切属性抽空了的、最高的抽象概念,王弼试图“用‘体用如一’、‘本末不二’来论证‘无’(本体)和‘有’(功用、现象)的关系,建立其‘以无为本’的玄学思想体系”。[2](45页)竹林时期,司马氏当政,以崇尚“名教”相标榜。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却反其道而行之。嵇、阮二人的思想体系以崇尚“自然”为特点,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同为“竹林七贤”的向秀,其思想却和嵇、阮大不相同。向秀试图调和“名教”

6、与“自然”的关系,他把“自生”、“自化”的概念引入其思想体现,作为注《庄子.》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后来的郭象和裴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郭象是西晋泰始、元康时期最重要的玄学家,其哲学思想也是魏晋玄学发展的最高峰。郭象哲学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从理论上把超现实的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之中。郭象认为,“有”是唯一的“存在”,提出“独化”的概念,即任何事物的生生化化都是独立自足的,因此“无待”是绝对的。“‘独化’”学说可以说较彻底的否定在‘万有’之上还有一个作为存在的根据的‘无’,对王弼、向秀思想体系中的问题作了回答,

7、进一步解决了‘体用如一’的问题。”[2](74页)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山林之中”就在“庙堂之上”,真正的“外王”必须是“内圣”,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样就真正地调和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儒家和道家从根本上就“一而二”、“二而一”了。东晋时期,门阀世族发展到顶点而开始走向衰落,他们不再关心社会现实问题,而是关心个人的生死解脱问题。东晋中叶的玄学家张湛,在王弼“贵无”的思想基础上容纳郭象“自生”的观点,并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与“元气生成”的宇宙构成论相结合,在现实世界之上虚构了一种超现实世界的理论。郭象的哲学是以

8、否定超现实的存在为中心课题,而张湛的哲学则是以肯定超现实的存在为中心课题。张湛哲学体系企图包容各家,把魏晋玄学引入了绝境。这时,佛教与道教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佛教般若学流行中国,鸠摩罗什翻译了《般若经》的释论《大智度论》和阐发般若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