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94652
大小:34.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比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正比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第二节,教科书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研究两个变量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比例的过程。建立正比例初步概念,为初中学习函数做好铺垫。二、说学情:学生学习乘法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学习过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
2、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根据以上的分析,依据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和生活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8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本着在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
3、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目标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还是需要一定难度的,如何克服难关,我不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教具,在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上我也下了一定的功夫。五、说教学方法:设疑诱导法-------“玩”中学操作发现法--------“做”中悟自学讨论法--------“动”中思配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法--------“会”学合作学习法--------“乐”学探究归纳法--------“善”学怎样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8六、说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
4、情境,引入新课。为了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齐唱《数青蛙》这首儿歌,并从中找出变量,再说说它们的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明确: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把这两个量叫做相关联的量。可是,两个量之间哪种关系才能成正比例哪?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新知。(这样的设计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环节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件出示例1,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边长/cm1234周长/cm4边长/cm1234面积/cm21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基
5、础上,先针对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说说自己的发现。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变化关系。然后,针对正方形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通过对比与思考,学生不难发现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哪些8相同和不同的特点。进而,让学生再思考:面积与边长、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当学生一致认同面积和周长都是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时,我再抛出一个问题: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同点呢?当学生从比值的角度发现有困难时,引导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比,并求出比值,观察比值的特点。从变化中看到“不变”,从而发
6、现规律。(如果说刚才的操作探究部分是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那么例2,我也是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讨论。)课件出示例2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时间/时1234567路程/千米90180270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时间发生变化时,路程怎样变化,变化有什么规律。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比值不变认识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当学生一致认同这个规律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时,揭示正比例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乘机追问: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
7、比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1)两个相关联的量;(2)两种量的比值不变。8向学生提出质疑: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是否成正比例?(通过正面与反面两个例子的比较,让学生感知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建立了正比例意义的表象,如何深化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还有赖于我设计的巩固练习。环节3巩固练习,发展思维1、学校科学小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实验,测得竹竿的高与竹影的长如下表。竹竿的高/m123468竿影的长/m0.4
8、0.81.21.62.43.2(1)说一说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变化关系。(2)写出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比,你有什么发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