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

ID:15984979

大小:21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06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_第1页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_第2页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_第3页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_第4页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前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释如石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页399-425>2002 中华佛学研究所台湾 台北Summary页399《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情世界品〉补订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提要《现观庄严论》的〈一切相智品〉,有「发心」等十个要义。其中第二要义——「教授」下面,又分出十个细目。第一个细目,是关於修行性质不违世俗与胜义二谛的教授。第二个细目,是关於修行所缘四谛的教授。这两种教授,在《现观庄严论》中只有一句颂文:「修行及诸谛」。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师子贤《现

2、观庄严论明义释》和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解释「修行及诸谛」这一部分的译注。《现观庄严论》的印、藏注疏,向来都以调和瑜伽和中观二宗,或「瑜伽行中观派」的宗义来注解《现观庄严论》。然而笔者却发现,在「教授修行」这一细目所赅摄的《大品般若经》文中,明显呈现出「三乘圣者皆能现观法无我」的应成中观思想,而不是「声闻圣者只能证悟人无我,独觉圣者只能证悟粗分法无我」的瑜伽行中观思想。这似乎透露了:弥勒调和瑜伽与中观二宗宗义而写的《现观庄严论》,虽然善巧阐明了蕴含於《大品般若经》中整个成佛道次第的思想体系,而且後来发展出来的瑜伽行中观宗义也很适合用来解释《现

3、观庄严论》;但该派的某些思想,却不见得吻合《大品般若经》本身的经义。关於这个问题,本文也附带作了概略的探讨。关键词:1.《现观庄严论》 2.《明义释》 3.《金鬘疏》 4.教授修行 5.教授四谛页400《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情世界品〉补订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目次】一、简介《现观庄严论》二、简介《现观论金鬘疏》三、《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甲一、教授总义(分五) 乙一、听闻者 乙二、听闻之因 乙三、从何处听闻 乙四、教授之性质 乙五、道位甲二、教授别义(分二) 乙一、衔接前後文乙二、释义(分二) 丙一、总说教授 丁一、阐

4、明论颂 丁二、疏解《明义释》(分四) 戊一、修行之本质 己一、性质 己二、殊胜 戊二、修行所缘的四谛 己一、四谛总义 庚一、释名 庚二、内含 辛一、事相 壬一、杂染谛 壬二、清净谛 辛二、定义 辛三、性质一异 辛四、确定谛数 辛五、确定次第 己二、四谛别义 庚一、各别的说明 辛一、教授苦谛 辛二、教授集谛 辛三、教授灭谛 辛四、教授道谛 庚二、结义四、结论页401《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情世界品〉补订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一、简介《现观庄严论》鸠摩罗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有一段经文说: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云何应行般

5、若波罗蜜?」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菩萨字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离色亦无空,离受想行识亦无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何以故?舍利弗!但有名字故,谓为菩提;但有名字故,谓为菩萨;但有名字故,谓为空。所以者何?诸法实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何以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以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

6、切名字,不见故不著。」[1]对於唯识宗派而言,这段经文似乎相当重要,因为世亲与无性(Asvabhāva)在《摄大乘论释》中,都根据上段经文来解释《摄大乘论》「十种散动分别」的十种对治。[2]安慧(Sthiramati,约470~550)的《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也说:「如是十种分别,依《般若波罗蜜多冻醴帧沸f。」[3]此外,菩提流支(550左右来华)所传的《金刚仙论》、陈那(Diināga,约480~540)的《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藏译brgyad-stongdon-sdus,《八千颂般若经摄义》)和宝作寂(>ānti-pa,约十一世纪

7、)的《现观庄严论具足清净释》(Dag-ldan)中,也都说到了《般若经》十种「散动分别」的对治。[4]不过,中观学派并不作此种解释。例如,《西藏大藏经》中题名牙军(mChe-ba’isde,约八世纪末)所作的《十万、二万五千、一万八千般若广释》(简称《三本般若破妨难释》,Yumgsumgnod’joms)便不作「十种散动分别对治」的解释。[5]1.《大智度论》所释经文,参见《大正藏》册25,页318上。2.世亲《摄大乘论释》卷4(《大正藏》册31,页342下~343上);无性《摄大乘论释》卷4(《大正藏》册31,页405中~下)。3.《大正藏》册

8、31,页746中。4.《金刚仙论》卷1(《大正藏》册25,页798上~下);《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大正藏》册25,页913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