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核心资本变迁产业可持续竞争力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核心资本变迁产业可持续竞争力探究摘要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核心要素及约束条件变迁的考察,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拓宽了产业竞争力的视域,提出了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探讨了产业核心资本变迁与产业可持续竞争力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得出结论,在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根本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内化于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途径就是增强产业对核心资本的使用程度。基于理论推导和实际数据的支持,本文最后从贯彻可持续发
2、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运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优化生产经营行为、推进面向资源环境的生态创新、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产业核心资本构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产业可持续竞争力;复杂系统;产业环境需求;产业环境压力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3-0062-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12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产业”的基本内涵是“同类企1业或产品的总和”,而产业竞争力则可以概括为产业向市场提供有效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
3、特定产业在利用其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1]而竞争优势则可以概括为某一产业的特有的资源与产业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比较优势代表的是相对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竞争优势代表的则是通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开发和利用能够给特定产业带来相对较高的边际收益的要素。换句话说,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在于产业对经济增长核心要素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学术界对经济增长核心要素以及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一国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2],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资本的配置效率,即机会成本,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4、这在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当前,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上。这种观点以迈克尔•波特教授为代表,他认为制度因素是决定和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3]。然而,这些观点忽视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和产业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4]。这就造成当前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仅仅是对当前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做局部修正,而在预测产业竞争力的2发展趋势方面,这些理论的能力是比较有限的。1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产业竞争力的拓展20世纪中后期以来,资源和环境效率一直徘徊不前,从而使经济发展陷入了瓶颈[5]。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经济如何与资源环境相
5、互协调,实现永续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应运而生,如生态经济学、新增长理论等。这些新型的发展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探索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例如,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新时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的积累可以诱致技术进步,从而促使传统资本(即人造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得以有机结合,使“生产力”得到提高[6]。雷贝洛提出,经济中的核心资本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核心资本是指:不可再生要素对该类资本品的生产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的资本[7]。这个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本将是核心资本,而引
6、起资源退化、环境污染的资本投入是非核心资本,要取得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与持续发展,应该主要依靠核心资本[8]。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应当把产业竞争力放在可持续发展的范式中进行分析,不具备持续性的产业,从根本上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没有贡献,还可能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更重的负担[9]。3目前关于可持续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在研究企业可持续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现有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将产业可持续竞争力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使用核心资本替代非核心资本,并使核心资本的创造和使用能力外化为产业当前的比较优势和动态的竞争优势,使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互协
7、调,同时实现产业综合收益的最大化。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下,对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比较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同种产品的产业[10],基于产业使用的资本类型(核心还是非核心)和产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把不同类型的产业按照其可持续程度进行比较和排序,从而确定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以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刘传江等:基于核心资本变迁的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3期2可持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