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65551
大小:9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6
《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安全标准4.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a)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4.3策划4.3.1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引起程序应包含:—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的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支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27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4.3.2法规和其它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它要求的住处,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它有关的相关方。4.3.3目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法规和其它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4.4实施和运行4.4.1结构和职责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沟通,以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27 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如: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会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并在组织内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执行各项要求。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组织的管理者代表应有明确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4.4.2培训、意识与能力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作出适当的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在工作活动中裨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风险。4.4.3协商和沟通组织应具有程序,确保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员工应:—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27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4.4.4文件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不比及其相互作用;b)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4.4.5文件和资料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确保:a)文件和资料易于查找;b)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被授权人中确认其适宜性;c)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d)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误用;e)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资料。4.4.6运行控制组织应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a)对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c)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安全风险,建立并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27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作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组织应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4.5检查和纠正措施4.5.1绩效测量和监视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适合组织需要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和其它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以便于后而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a)处理和调查:—事故;—事件;—不符合;b)采取措施减少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d)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这些程序应要求,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为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27 组织应实施并记录因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任何更改。4.5.3记录和记录管理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标识、保存和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以及审核和评审结果。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并记录保存期限。应按照适于体系和组织的方式保存记录,用于证实符合标准的要求。4.5.4审核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审核方案和程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以便: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1)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满足本标准的要求;2)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3)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b)评审以往审核的结果;c)向管理者提供结果的信息。审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应基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程序应既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又包括实施审核和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和要求。如果可能,审核应由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组织外部。4.6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管理评审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安全术语27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它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术语持续改进: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相关方: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组织:绩效: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目标: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有关审核的术语审核:不符合: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27 质量体系标准4.1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4.2文件要求4.2.1总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27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2.2质量手册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文件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4记录控制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所需的控制。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27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5.3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5.4策划5.4.1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5.5.2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27 5.6管理评审5.6.1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5.6.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审核结果;b)顾客反馈;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g)改进的建议。5.6.3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6.2人力资源6.2.1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27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了贡献;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6.3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它过程的要求相一致。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注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于用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27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需求;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法语。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住处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7.2.3顾客沟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产品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7.4采购7.4.1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7.4.2采购信息采购住处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27 b)人员资格的要求;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7.4.3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它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住处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的信息;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c)使用适宜的设备;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e)实施监视和测量;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记录的要求;e)再确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27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7.5.4顾客财产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7.5.5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2.1和GB/T19022.2。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27 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8.2.2内部审核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策划的安排、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笄。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GB/T19021.3。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3不合格品控制27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8.4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它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a)顾客满意;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d)供方。8.5改进8.5.1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2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27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质量体系术语: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发行的需求或期望。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用其满足要求的本领。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27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和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产品:过程的结果。项目: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直辖市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特性:可区分的特征。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合格(符合):满足要求。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27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有关文件的术语: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文件:信息及其承载体。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有关检查的术语:客观证据:支持事故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鉴定过程:证实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的过程。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有关审核的术语: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方案: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审核。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27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受审核方:被审核的组织。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审核组: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技术专家:(审核)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控制体系的职能。环保体系标准4.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4.2环境方针27 “最高管理者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作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4.3规划(策划)4.3.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4.3.2法律与其它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4.3.3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与指标应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它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4.3.4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方案与该项目相适应。”4.4实施和运行4.4.1组织结构和职责“27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负在其它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定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4.4.2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4.4.3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的外产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4.4.5文件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面确保:27 a)文件便于查找;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适宜性。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误用;e)对出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所有文件均需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4.4.6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定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4.5检查和纠正措施4.5.1监测和测量“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行为)、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住处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27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4.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4.5.3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a)叛定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4.6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住处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27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它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环保术语: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氯、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环境管理体系: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环境表现(行为):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环境方针: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污染预防: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环保方面的术语27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者有益的变化。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方针: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环境管理体系: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用于内部审核)客观的获以审核证据并予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上报管理者。污染预防:旨在避免、养活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便、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相关方:〈用于环境表现(行为)〉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环境表现:(行为):〈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其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2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