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52645
大小:2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6
《基于“过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过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关键字:基于,过程,理念,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有效,有效性,实践,反思基于“过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笛Э纬棠谌莶唤霭�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有效性;过程理念 一、背景介绍 新课标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组成结构以及教学实施中不遗余力的强调“过程”的出现,说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2、新课标中不仅指出过程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过程”教育,“过程教育”对于课程内容“完美”的呈现,提高课堂有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7正多边形(以下简称3.7节)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涵,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四个关键环节,浅谈“过程”理念在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以期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教学实录 环节1在寻觅数学的过程中落实数学概念的发现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3、,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此,笔者在3.7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正多边形出现的“倩影”.在经历正多边形的发现过程中体会概念学习的意义.具体操作如下: 师:同学们,听了孙楠的《五星红旗》,我们黑板上方悬挂的五星红旗漂亮吗? 众生:漂亮. 生纷纷抢答,形成共识:红旗上的五角星(图1的左侧)看起来比较正、显得神圣、庄严.不能更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数学的图形饱含了丰富的蕴意.用数学的眼光看,五角星(图1)是从一种五边形(图2)中产生的,(幻灯片)五角星上的五边形有何特殊性呢
4、?(提示:可以从五边形的边角描述) 设计意图从现象到本质,从外观到数学的抽象,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图形的比较、归纳、概括形成概念,从一般到特殊. 生1:我发现它的边和角(内角)都相等. 师:这个同学指出了这种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你们认为应该怎样称呼呢? 众生:叫正多边形. 师:你们在身边还能找到哪些类似的正多边形呢?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的发现多?并指出判断的依据. 设计意图从抽象回归现实,从特殊到一般,学生在做中学.笔者在巡视小组活动中发现,平时一些不爱举手的同学也活跃起来.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学习意义来源于“鲜活”的实例,直观、
5、具体.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寓教于乐. 环节2.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享受中国文化的内涵 师:你们觉得正字有怎样的文化内涵?请大家把昨天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一下,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2:我们从字典中了解到正字的含义如下……. 生3:我们是从网上查询到的,内容如下…… 生4:我们是在图书馆查阅知识小百科…… 师:将同学们的自学成果汇总如下一起朗读一遍(投影显示): 正: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zhèng或者zhēng,表不同的意思,常用读音为zhèng,意思是不偏斜,平正.它象征着正气、庄严、神圣. 下面请大家欣赏老师搜集的一
6、些含有“正”字形的图案(见图3) 设计意图现在数学课堂上提到数学文化,就是课本里固有的几个“单薄”的几何定理:勾股定理,平方差公式的图形解释.在很多师生的心目中,数学就是枯燥的代名词,数字和字母的抽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数学的美、数学的文化永远是望尘莫及.我国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说过:数学有趣、数学好玩、数学很美.细想,你不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凡事都自己包揽,怎么会将数学冰冷的美丽化成火热的思考呢?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指出,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
7、行查阅,拓展了正多边形概念的视野.形成学生对于中国数学文化的内心震撼,汉字只用一个简单“正”字就囊括了这种图形的丰富内涵.这不就是中国数学文化的魅力吗?. 环节3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探究知识的重点 3.7节的重点是发现和掌握正多边形的内角公式,以及根据内角公式结合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确定相应的正多边形.如果学生认识了正多边形的概念马上进入内角公式的学习未尝不可,但会让学生有突兀之感.为什么学正多边形的内角公式呢?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内角定理的出现,笔者做了如下整合. 师:正多边形在生活中如此丰富,你能画出哪些正多边形?并介绍画法. (为
8、了便于比较,假设正多边形的边长选定为4cm,)给学生作图的时间(3――5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改变一味灌输的作风,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改变“过程短暂”的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