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31797
大小:8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6
《词语调节过程中的语义关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词语调节过程中的语义关系分析*本文主要写作于2006年,为纪念鲁迅先生(1881-1936)逝世70周年而作。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在不同时期通读了三遍,每读常新。谨以此文表达我对鲁迅先生的崇高敬意。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5BYY044)资助,谨此致谢。——以鲁迅作品中“纪念”和“记念”的使用为例施春宏提要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纪念”和“记念”的使用为例来探讨词语调节过程中的语义关系问题。文中首先详细描写了鲁迅作品中这两个词语的分布规则和交叠使用情况;接着借此说明语义关系对词语调节过程的制约作用,指出词语调节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最后探讨词语调节过程中词频
2、差异的本质所在及如何利用词频统计来反映语言使用的现实状况。关键词词语调节语义关系语义空间语境结构异形词相对词频一引言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一直被收入高中教材并作为重点篇目去教学。对标题中的“记念”一词,常见的解释是作“纪念”讲。一般参考书或持此说,或避而不谈。2001年12月19日发布、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也将“记念”作为“纪念”的异形词而主张规范掉。那么,仅就鲁迅此文的标题而言,似乎应该说成“为了忘却的纪念”了。倘若对鲁迅作品再多熟悉一些,就会发现鲁迅时而用“纪念”,时而用“记念”;有时同一篇文章中既出现“纪念”又出现“记念”,如
3、《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中“纪念”用了四次,“记念”用了两次;《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各用了一次。这样,给人的印象似乎更是它们只是同一异形词的不同写法了。可是,如果真的如此,那就“违背了异形词运用的最低要求:各别语境的相对同一性”(施春宏2001)。根据通常的理解,“异形词是指社会上并存并用、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异形词的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附注其实,对异体词(异形词)内涵的理解,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现在倾向于将它看作一个原型(prototype)范畴。具体分析参见施春宏(2001、2005)、苏宝荣(2002)、余志鸿(2004)。高更生(1985
4、)所定义的异体词只是这一原型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而根据坚持异体词范畴的原型性这一观念的学者的考察,这种典型的异体词并不多见,我们整理的异体词当中也并非都是这种典型的异体词。只不过由于高更生(1985)中的定义为一般人所了解和接受,因此这里姑且以此为起点来讨论。(高更生1993)归纳起来,除了词形的差异以外,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同一性(identification):语音的同一性;语义的同一性;使用的同一性。其实,对语义上的同一性,并不好理解,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它可以具体化为使用的同一性,再进一步具体化为共时平面上使用语境的同一性。如果两个词并存并用且可以自由替换,当然就
5、意味着它们对语境的要求或者说在各种语境中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两个词形等同分布。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一性,实际上很少有人在整理异形词时能严格遵守,而且它的可操作性也不高,但我们又似乎并不放弃这种理解。那么,我们就按照这样的理解来看看鲁迅作品中对“纪念”和“记念”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况。可是,在通读《鲁迅全集》(《两地书》除外)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它们并非等同分布,而是有同有异,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似乎是交叠的而不是重合的。如果语义重合且同音异形的话,就是异形词(可以看作绝对等义词);如果语义交叠的话,就只能看作近义词。通过梳理其中的语义关系,我们觉得至少在鲁迅的作品中,这两个
6、词似乎不宜看作异形词。对此,学界已有所探讨。吴辛丑(1986)指出,鲁迅作品中“纪念”表示的意义与一般词典的释义基本相符,而“记念”11则可以分为四个义项:(1)思念、挂念;(2)记述事迹以表示怀念;(3)记述事迹、表示怀念的文章;(4)用作留念或表示怀念的物品或活动。其中义项(4)跟“纪念”用法相同,而义项(1)(3)根本不能用“纪念”替换;义项(2)虽可以认为与“纪念”同义,但只是相近,并不等同:“记念”一定是通过写文章记述事迹来表示怀念,而且怀念的对象只能是人,“纪念”则不一定,可以用各种方式,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等。李新华(2001)也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归
7、纳为四点:(1)在表示对生者的怀念时,只用“记念”而不用“纪念”;表示对死者怀念时,多用“纪念”,也有不少用“记念”,但比“纪念”内涵更丰富;(2)表示对在世的人或物牵记、思念,系心不忘的意思,用“记念”不用“纪念”;(3)对去世的人或过去的事表示怀念、回顾可用“纪念”,但如果表达记述事迹以表怀念的意思时,则只有“记念”能当此任;(4)指记叙事迹以表怀念的文章时,只能用“记念”。除了义项(2)实际上可以归入义项(1)外,跟吴辛丑(1986)没有根本的差别,但更侧重“生者”“死者”这个角度。这两篇文章的观察是比较细致的,但我们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