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51206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太阳是大家的》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七组课文的一首儿童诗,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的文辞虽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心和平,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设计理念]: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因此,读诗最需要个性化体验,最
2、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设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阅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教学准备:制作《太
3、阳是大家的》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播放歌曲《种太阳》(生听歌跟唱)。师: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呢?师:说到太阳大家应该不陌生了,那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谁愿意说一说?师: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她是世界的,她是大家的。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学习一首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读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好,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歌. 师: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谁有信心读好屏幕上的字词? 生积极举手.指两名生读.重点提示关于“彤”字的读音
4、。 生:彤tóng,红彤彤tōng。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彤的声调变了,红彤彤读一声tōng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注意到这个字单独读二声--- 生:tóng。 师: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 生:tōng。师:类似的词还有绿油油、沉甸甸(课件出示),生齐读。师:真棒!声音真响亮.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分别找四名同学们分小节读一读,其他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学生勇跃举手,师指四名学生分小节朗读.)师生共同评议。三、指导精读一、二节,积淀感悟。学习第一节。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
5、可以吗? 生(大声):可以! 师:我读诗歌的第一小节。(课件展示:第一小节) 同学们听听,看老师读得美不美?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话音一落,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情绪激动)谢谢你们的掌声,看样子,你们对老师的朗读很满意,那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美? 生1:老师读得太有感情了。生2:老师把“朵朵白云”这个词突出来读,读得特别美。生3:老师字音读得准,读的时候很慢,有节奏感。 师:谢谢你们真诚的评价,你们听得很认真。 师:是啊!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就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谁也看到了?(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天上有朵朵白云,太阳落山了,晚霞变得
6、特别的红。 师:你看到的图画居然和老师看到的一样,你是从诗句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师点击突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学生,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避免了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感性的基础了。】 师:跟老师一起去看看那洁白的云朵吧!(点击出图“朵朵白云”) 生惊呼:啊!真美! 师: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 师:现在你知道“红彤彤”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
7、:“红彤彤”就是说颜色特别的红,红得十分的艳丽。 师:多美啊!你们也向老师刚才那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在座位上先练一练。 生练读,师巡视。指两名读,师生评议。 师:请同学们一齐美美的读读第一小节。 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都记在脑海中吧,看大屏幕,试着背背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动画)【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多的鼓励,学生哪有读不好的道理,朗读中的情感真切而自然得流露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评读”,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