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0810
大小:3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2
《《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文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文版选修《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版选修一、基本要求1.背诵l8和l87中的“子路曰”至该结束部分。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下列言词句:往者不可谏,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中是怎样体现的。.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长沮()怃然()食之()击磬()夫执舆()硁硁()荷蓧()()耦而耕()弑()耰()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
2、写出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⑸使子路反见之⑵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⑶植其杖而芸⑺今之从政者殆而《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文版选修《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版选修一、基本要求1.背诵l8和l87中的“子路曰”至该结束部分。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下列言词句:往者不可谏,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中是怎样体现的。.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二、知识积累1.
3、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长沮()怃然()食之()击磬()夫执舆()硁硁()荷蓧()()耦而耕()弑()耰()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⑸使子路反见之⑵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⑶植其杖而芸⑺今之从政者殆而《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文版选修《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语版选修一、基本要求1.背诵l8和l87中的“子路曰”至该结束部分。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下列言词句:往者不可谏,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
4、而为之”的精神在中是怎样体现的。.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长沮()怃然()食之()击磬()夫执舆()硁硁()荷蓧()()耦而耕()弑()耰()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⑸使子路反见之⑵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⑶植其杖而芸⑺今之从政者殆而⑷见其二子焉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孔子沐浴而朝⑷杀鸡为黍而食之⑵子路从而后⑸见其二子焉⑶止子路宿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
5、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者犹可追⑶子路从而后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⑷遇丈人5.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具体类型,并翻译句子。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句式翻译⑵子路行以告句式翻译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句式翻译⑷鸟兽不可与同群句式翻译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句式翻译⑸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句式翻译⑹子路宿于石门句式翻译⑺而谁以易之句式翻译⑻莫己知也句式翻译⑼末之难矣句式翻译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过⑵以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以吾从大夫之后无乃尔是过与子路行,以告⑶鄙⑷见鄙哉,硁硁乎 子见夫子乎 蜀之鄙有二僧见其二子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使子路反见之⑸殆⑹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
6、沐浴而朝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子路拱而立思而不学则殆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⑺于⑻之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君子之仕也子路宿于石门陈恒弑其君,请讨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之三子告青,取之于蓝⑼使子路问津焉往者不可谏陈成子弑简公7.成语解释知其不可而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8.背诵自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已而!已而! !”子路曰:“不仕无义。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 ,而乱大伦。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三、思考探究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
7、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2.(18中)“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3.阅读187,回答下列问题⑴“长幼之节”在中具体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⑵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1439,回答下列问题⑴“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⑵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5.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