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07989
大小:23.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信息共享空间引领图书馆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共享空间引领图书馆未来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智慧型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简称IC 从内涵来看,IC是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也是为适应人们新的学习和研究方式而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基础设施。它将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和数字资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信息服务整合在一个相对无缝的信息环境中,竭力为人们的信息需求和知识学习提供一站式服务。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看,IC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拥有各类技术、设备,聚集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新型的学习交流空间和学术资源空间
2、。从服务与特征来看,IC是一个提供“7*24”,即全天候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具备便利、专业等特征,并注重技术、注重协作、注重能力的新型的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信息互助的一个空间,通常在空间中配置有一些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投影仪等基础设施。工作人员能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为用户提供研究、教育和学习等活动所需的不同载体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服务。信息共享空间是当今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上海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我们能在上海图书馆ic得到什么? 一个宽敞明亮可随意交谈的隔断空间 由参考馆员陪同的全程参考
3、咨询服务 定题查找文献 馆藏电子资源全开放 无限网络端口•内网台式计算机•投影和幕布电视机•电视卡•插座 免费发布学术信息的渠道 共享他人的课件或学术资料 Web2.0技术免费指导和培训 馆藏数据库使用一对一培训 上海交通大学:首倡“图书馆IC2理念”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首倡“图书馆IC2理念”,力主建立“触手可及”的智慧图书馆。“所谓IC2理念,就是将Information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和InnovationCommunity(创新社区)有机融为一体。”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上海交通大学
4、图书馆推行了“泛在智慧课堂”。具体做法是:图书馆率先针对一、二年级本科生推出了“电子教参”系统,在每学期开学前,针对教务处安排的各类课程,图书馆负责准备电子化教学参考书,将教学大纲、教案、教参书,乃至作业、报告、笔记、学习心得等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学生利用PAD、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任何移动终端,除了能够随时、随地、随意地安排和参与课程学习,还可以方便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子书包”,而是一种“教学环境”,以泛在和智能的形式打造“泛在智慧课堂”。 南京大学:建成一体化读者服务平台 2012年,南
5、京大学图书馆借鉴互联网服务的经验,上线了Book+、Find+、Mobi+、Pad+、Subject+等五大创新服务。 “这里的‘+’,是对图书馆原有服务的升级。”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邵波说。以Book+为例。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Web服务。读者使用该功能后,除了可以使用图书馆的校内账号OPAC登陆外,还可以用QQ号、微博帐号、人人网帐号等更常用的帐号登录。此外,该功能还提供更丰富的书目信息和互动服务,可以自动身份判别、主动推送“新书推荐”,让读者荐购网络热评的未藏书目,等等。 Find+简介Find+知识发现平台是
6、由全球知名的美国EBSCO公司和南京大学数图实验室联合研发,利用EDS平台授权提供的国外出版商合法元数据和先进的外文多语种搜索技术,结合本地化服务功能,搭建的国内领先的知识发现平台,致力于为国内图书馆用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学术资源发现和共享服务Find+平台特点1.高质量的学术搜索引擎技术2.体验最佳的检索结果相关性排序3.强大的全文检索能力4.复杂的高级检索功能5.强大的二次文献融合能力6.本地化的全文链接7.智能原文传递服务8.统一身份认证服务9.多网络组合创新服务10.合乎知识产权的元数据Mobi+移动图书馆简介Mob
7、i+移动图书馆产品是为了满足读者希望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快速查询和浏览图书馆资源的一款基于wap、Android、ios平台开发的高性能手机软件。Mobi+移动图书馆依托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读者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便携移动设备(手机、PDA、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MP4等)方便灵活的进行图书馆的信息查询、浏览;一站式查找并获取图书馆纸本图书及电子资源,并可以帮助读者通过该软件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一系列个性化服务。Mobi+移动图书馆能从各个方面帮助读者实现信息化时代对信息和资源随时
8、随地获取和使用的需求。Mobi+移动图书馆系统特点1.支持各类手持设备系统,包括wap、安卓、ios2.随时随地查阅图书馆纸本资源,实现在线预约、收藏、评论3.随时随地查找电子文献,下载阅读。4.随时随地查找、收藏电子期刊,查看期刊最新目次。5.第一时间揭示图书馆到馆新书信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