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ID:15682533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4

上传者:U-9946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1页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2页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3页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4页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试说明】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梳理】一、汉初郡国并行制1.汉初的封国全国54个郡,诸侯国占据39个郡。2.影响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形成威胁,形成了"王国问题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一)形成并完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2.隋:确立3.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二)主要内容:中书省()皇帝——“三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三)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四)意义1.加强了皇权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2.影响深远是中国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三、元朝的行省制度(一)原因1.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2.加强对(二)设置1.行省——分设路、、、。2.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设置提醒: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三)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的开端。四、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1.汉朝:察举制选拔标准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门第3.隋朝首创科举制选拔标准才能4.唐:继承并完善科举制科举制评价:(1).积极A.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D.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 A.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B.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科”指的是考试科目,“举”指的是选拔人才。科举制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重点问题】(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甚至废除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三)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2.不同点:①时代不同: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②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③作用与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高考链接】1.(2005年天津卷)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人2.(200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简化机构,总揽于上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3.(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4.(2008上海)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5.(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巩固练习】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主要是因为统治者认识到①“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②“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皆正确D.①②皆错误2.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枢密院出兵D.交尚书省执行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专权          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4.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D.思想专制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最大影响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域奠定了初步基础B.加强了对中央边疆的有效管理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其统治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下,成为一个不分割的整体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说明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8.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A.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9.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10.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汉朝分封诸侯国B唐朝增设节度使C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1.阅读下列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请回答: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⑶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第3课CDACCDA1-5BBACA6-10ADCBD11.答案要点:⑴明朝;文中的“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⑵“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⑶“帝自操威柄”指的是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