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

ID:1560881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_第1页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_第2页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_第3页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_第4页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能学习的策略  自能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立足于“自”,着眼于“能”,自能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自能学习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的方法和策略。理解自能学习是一种教学思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思想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即自能学习也是一种在尊重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以措施和策略为媒介,让学生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的过程,提高自能学习的水平。  自能学习课堂定位为“先学后导,顺学而导”,培养兴趣,培养习惯,点拨方法,提高能力。其基本环节是:激趣定向―自主学习―点拨引导―巩固拓展。  人在学龄前都会主动学习,模仿成人的各种动作行为,学语言,因此,学习是人的天性之一。而自能学习是一种高级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能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同时自能学习的水平又需要我们进行培养和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下面将谈谈我的想法。  一、前提――培养自能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

3、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探索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兴趣对于人的活动的作用有下列几种: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促进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  由物质兴趣引向精神兴趣。对个人的物质兴趣必须加以正确指导和适当控制。精神兴趣主要指认识兴趣,如对学习和研究活动的兴趣,在活动指导中,教者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向精神兴趣的转化:培养兴趣的广度。在兴趣的范围上,生与生之间的差异很

4、大,有学生兴趣广泛,对许多事物和活动都兴致勃勃乐于探求;有学生兴趣比较窄,只在单一的事物与活动中求得满足。一般来说,兴趣愈广泛,知识愈丰富,愈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教师应注重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持久性又叫兴趣的稳定性,指个体对兴趣稳定的程度,在人的一生中兴趣必然会发生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兴趣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有有了稳定的兴趣,才能把自己的爱好持续地进行下去,取得创造性成果;没有稳定的兴趣,朝三暮四,将一事无成。因而教师应创设激发兴趣的氛围――一个民主、舒心、和谐的学习活动氛围,这样能让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础――培养自能学

5、习习惯  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着该生的一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是他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有规律地、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学习,自能学习才能得以实施;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有一定基础或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自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其次,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能安排活

6、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或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内容一定要安排实践活动。这样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就能培养学生的自能学习习惯,这是自能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  三、关键――点拨自能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成学习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步骤、手段等,所以自能学习的方法是保证自能学习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学。  1.学会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句话道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预习环节,加强学生的预习辅导,是

7、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重要措施。一是在一学段主要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学会预习的方法后,逐渐体会出预习的作用。二是在二学段,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体会其作用后,要让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个体特性加以区别对待,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以问题为中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通过情景导入课题后,教师指着课题问:“看着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8、?”略有所思,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后,教师选择了其中的“什么是倒数”和“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两个问题,前者让学生去看书解决,后者则由教师提供一系列材料,让学生在观察、计算、比较中自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