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18051
大小:3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3
《师说教案ppt优秀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教案ppt优秀课件篇一:《师说》教案篇二:师说讲课教案定稿11、《师说》教学设计执教人:王显秀时间:2013年10月17日教材简析:《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而且相当典范。文章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韩愈提出的师道观很精辟,完全打破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将老师和学生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韩愈在阐明观点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感情,使文章气势奔放,这篇文言既有论说文的特点,又不乏有散文的风格。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点,把握对比论证的方法,又要通
2、过反复朗读体会、品味作者强烈的情感。在文气中感受作者高尚的人气。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传”“师”“道”“之”“其”等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2、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朗读并背诵这篇文章。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点拨、探究式学习。引导理解背诵。情感与价值观:把握并理解作者师道观,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感悟作者坚守真理的人格魅力。学习重点、难点: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课文第二段,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理解作者师道观,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和高一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积累了
3、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我把文言放在导学案中,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基本能完成。但一些关键的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还需在课堂强化。高二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文本内容老师也不能讲得太多,多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设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全文安排三课时,具体预设流程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结合《学与导》上的“导读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作品、背景、古代“说”文体知识等。2、结合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论证结构。4、
4、学习第一段,把握作者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5、作业:反复朗读第二段,归纳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点并制成学习卡片粘贴在积累本上,摘录作者师道观的名句。第二课时见后面。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并整理三四段文言知识点。(课前准备,上课展示)2、引导进一步辩证地领悟作者的师道观和感情。3、写作特点赏析,总结。4、作业:背诵全文,完成点精训练提升题。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PPT;学生:1、搜集古今尊师故事;2、朗读课文成诵;3、根据导学案进行结构化预习。第一、三课时教学过程:略。第2课时:教学内容:重点研读第二段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对比论证的方法。2、感悟作者文气和人气(精神)。
5、教学设计思路:文本第二段主要针对当时的世风世俗,当时的现状,所以我导入安排由背景导入。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因此我把第二段的文言知识点放在了导学案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课前去完成,只是上课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这篇文章很特殊,既是一篇典范的论说文,作者又融入了大量的感情,它又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所以我在教学这一个重点自然段时安排了两个突破重点:一个是对比论证方法的学习,另一个是作者情感的领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诵读、去感受——论证的力量与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背景引入)在唐朝中期的时候,一种门阀制度和风气依然存在。在这个时候,一些贵族子弟(他们
6、)凭借出身门第天生就是统治者,在他们眼里知识和学习毫无价值,更不把从师学习放在心上,这种风气当时非常流行。这时候一位大文学家(韩愈)拍案而起,写了一篇力作《师说》来抨击这种腐朽风气。这篇文章一出,士林哗然,当时整个士大夫阶层把他看成异类,视为狂人(疯子)。那么韩愈在《师说》里面究竟说了些什么,引起士大夫之族如此强烈的反响?我们今天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世风时俗。(出示教学目标)二、研读第二段。(一)、预习反馈:1、检测第二段重点词语和典型句子。课前要求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在第二段找出重点词语3—5个(关键词),典型句子1—2个(从翻译的角度去找),准备在课堂展示。(提示:如典型的
7、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虚词、特殊句式等)师点评后明确(出示课件)关键词:众人、所以、小学、师、惑、道、之、其典型句子:(翻译时关注关键词和语言点)(二)、探究文本内容和对比论证手法。1、朗读第二段。(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2、互动解疑: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心句)(提示:中心句的关键位置往往在一段的开头)3、互动解疑:为什么会出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样的现象呢?当时社会风气怎样呢?用此段一个现成的词语来概括——耻学于师。(引导学生先整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