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ID:15313873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1页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2页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3页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4页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神农”的传说和古代农业的地位;把握古代农耕技术(特别是牛耕)的发展和意义;掌握古代的赋税制度和作用;把握古代滥征徭役带来的影响;理解掌握土地兼并问题的原因、影响和井田制的特点;掌握古代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和战国秦汉时期重要的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探究神农等远古传说反映的原始农业特征;结合课本及相关材料,研究牛耕开始与普及的过程;探究古代税收的种类和特点;结合课本材料,探究古代秦、隋苦役百姓问题;研究土地兼并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影响;结合战国秦汉的史实,探究水利

2、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的道理;体会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落后性;认识古代中国税收的意义;认识过度征发徭役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破坏;体会古代统治阶级为什么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感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高考动向】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神农”的

3、传说1、“神农”传说的意义(1)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2)“神农”的传说,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2、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农业的起源:原始社会即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①早期/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基本模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自耕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

4、战国,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小农经济。(3)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石器、骨器——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壁、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②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儿井、治理黄河。③耕作技术的成熟:春秋至秦汉:两年三熟,代田法,区田法——魏晋:《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书,绿肥和轮作早欧洲1000多年——宋元:精耕细作全面成熟,稻麦复

5、种制,南宋江浙为经济重心——明清: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面积扩大。(4)经济重心南移: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江浙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后瓦解。②实质:名义上国有,实为贵族所有。③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战争使劳动力减少;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

6、有制。④瓦解的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3)封建社会:①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三种;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将公田转为私田、赏赐、买卖等)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②封建土地国有制:A.三国:屯田制,军屯、民屯;保证军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北方经济发展。B.北魏至中唐:均田制。a.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实施前提:国家控制

7、足够多的土地。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4)土地经营方式:①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至明清一直占主导。▲出现条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特点:个体农耕、男耕女织、耕织结合、铁犁牛耕、自给自足。▲地位及影响:a.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d.局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