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

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

ID:15301259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_第1页
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_第2页
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_第3页
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  在学生学过“图形的投影”后,知道了平行投影可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而且无论是正投影还是斜投影都具有保持比值不变的性质,即在同一直线(或平行直线)上,两条线段平行投影的比等于这两条线段的比(注:其根据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下同)。又因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正投影的方法来确定点的横(或纵)坐标,所以在该坐标系中,同一直线(或平行直线)上两线段之比等于其端点的横(或纵)坐标之差的比。以此类推,若建立平面斜角坐标系,并根据斜投影的方法来确定点的横(或纵)坐标,则在该斜角坐标系中,同一直线(或平

2、行直线)上两线段之比也等于其端点的横(或纵)坐标之差的比(见图1,AB∶BC=(x2-x1)∶(x3-x2)=(y1-y2)∶(y2-y3))。而且,因为比值没有单位,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可根据比的各项所占份数的大小,灵活设定线段端点的(相对)坐标。因此,对于涉及同一直线上“线段比”的一类平面几何问题,可尝试运用下述方法来解答。  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斜角坐标系,并给出某些点的(相对)坐标;(2)求出某些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再通过解方程组得出所求的(相对)坐标;(3)根据平行投影保持比

3、值不变的性质,求出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比”,进而推出最后的结论。  现给出几例,以飨读者。不当之处,也请批评指正。  图1图2例1如图2,在△ABC的一边AB上有P1、P2两点,在另一边AC上有Q1、Q2两点,若AB1AP1+AC1AQ1=AB1AP2+AC1AQ2=3,则直线P1Q1与P2Q2的交点G是△ABC的重心。(数学问题第1212题,见《数学通报》1999年第10期第47页)  证明如图2所示,以点A为原点,建立平面斜角坐标系。  因为AB1AP1+AC1AQ1=AB1AP2+AC1AQ2=3,  所以设AB

4、1AP1=1。5+t,AC1AQ1=1。5-t,AB1AP2=1。5-k,AC1AQ2=1。5+k.  所以可令下列各点的相对坐标为:B(1,0)、C(0,1)、P1111。5+t,0、P2111。5-k,0、Q10,111。5-t、Q20,111。5+k.  所以由待定系数法易知P1Q1、P2Q2的函数解析式为:  P1Q1:y=-1。5+t11。5-tx+111。5-t。①  P2Q2:y=-1。5-k11。5+kx+111。5+k。②  又因为解①与②组成的方程组,知G113,113.  所以由中线AM的解析式

5、为y=x,知点G在中线AM上,且AG∶GM=2∶1,故点G是△ABC的重心。  例2如图3,设⊙O为锐角△ABC的外接圆,其半径为R;AO、BO、CO的延长线分别交BC、CA、AB于点D、E、F。求证11AD+11BE+11CF=21R。(数学问题第606题,见《数学教学》2004年第4期第47页)  图3证明如图3所示,以点B为原点,建立平面斜角坐标系。设点A、C、O的相对坐标为:A(0,1)、C(1,0)、O(x0,y0)(即令点O、A的纵坐标之比为y0∶1,点O、C的横坐标之比为x0∶1);再分别作OO1∥AB

6、,OO2∥BC,并令∠ABC=β。  则在△BOO1、△AOO2、△COO1中,分别应用余弦定理(或作垂线,利用勾股定理。下同),得:  x20+y20+2x0y0cosβ=R2=OB2,  x20+1-y02-2x01-y0cosβ=R2=OA2,  y20+1-x02-2y01-x0cosβ=R2=OC2。  消去R2,得2x0cosβ+2y0=1,  2x0+2y0cosβ=1。  因为解这个方程组,知O112+2cosβ,112+2cosβ.  所以易知AD、BE、CF、AC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AD:y=

7、-1+2cosβx+1;①  BE:y=x;②  CF:y=-111+2cosβx-1;③  AC:y=-x+1;④  又因为由①、③或解②与④组成的方程组,知D111+2cosβ,0、F0,111+2cosβ、E112,112,  所以R1AD=AO1AD=1-112+2cosβ÷1  =1-112+2cosβ.  同理可得  R1BE=BO1BE=111+cosβ;R1CF=CO1CF=1-112+2cosβ.  因此把以上三式相加,得11AD+11BE+11CF=21R.  图4例3如图4,△ABC的边AB、A

8、C上各有一点R、Q,直线RQ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求证:AQ1PQ?CQ1RQ+PC1PQ?PB1PR-AR1QR?BR1PR=1。(网上“悬赏”征解题,见《数学教学》2011年第3期第28―29页)  证明如图4所示,以点Q为原点,建立平面斜角坐标系。  设以下各点的相对坐标为Pa,0、R-1,0、A0,b、C0,-1,则易知AR、P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