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6554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拣麦穗》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拣麦穗》教案设计作者:许淑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散文的文体特征。2.理解作者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二)能力目标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三)德育目标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中所蕴含的感情。2.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运用技巧。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间真情感的赞美。2、体会散文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四、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教读本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展开第一轮“泛读式”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接着展开第二轮“探究式”
2、讨论,品味含意丰富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赞美的人间纯真的感情;最后是“交锋式”讨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真情付出。2.探究拓展法。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技巧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五、课前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象资料等;让学生预习并解决字词。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师生共同研习课文,分析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同学们,你们对自己
3、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是不是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发生呢?(请学生作答)好,大家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作家张洁的童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大家翻开课本68页,《拣麦穗》(板书)二、导读(一)回顾散文文体特征,复习旧知识。(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作答,老师予以补充。)提示:张洁(1937-),当代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
4、细腻深挚,优雅醇美。三、初读文章,“泛读式”讨论,学生初步感知文意1.快速阅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一下词语:(1)死乞百赖:纠缠个没完。(2)戏谑:开玩笑。(3)步履:步行,步伐。(4)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5)约莫:揣测、估计(6)企望:期盼,盼望。2.四人一组,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四、再读文章,“探究式”讨论,整体把握文意,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感情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细读文章。问题:①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为什么要写她们呢?删掉可不可以?(解决课后习题第一题)②“我”拣麦穗时的梦是什么?③卖灶糖的老汉真的是要娶“我”吗?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
5、?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组内讨论交流。请个别学生发言,持有不同意见的课自由发言。提示:①文章先讲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作为下文的铺垫和映衬,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令人伤心、惆怅)与后面写到的小姑娘的拣麦穗是的梦以及最后梦的破灭形成对比描述。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一种是幻灭的梦,一种是失落的梦。因此不可以删掉。②“我”在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别人戏谑地问她为什么拣麦
6、穗,她“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别人又问她要嫁给谁,答曰:“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不谙世事、憨态可掬的话充满了童趣。③卖灶糖的老汉并非真的要娶“我”,只是“我”童真的感情慰藉了那个孤苦老汉,他珍惜这份童真的情感。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至真,至善,至美,是作者讴歌的爱。④“我”是一个天真烂漫,幼稚纯真.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老汉是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
7、,对“我”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板书:村姑们——幻灭的梦拣麦穗小女孩——失落的梦3.总结:作者通过村姑们“拣麦穗”的梦的幻灭表现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通过小姑娘与老汉的故事表达了她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美。五、学生朗读文章,进一步深刻领会文意。六、理解作者感情,“交锋式”讨论,合作研讨,开放探究。提问: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