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5951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初探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初探作者:林子涵黄超刘雯雯刘蒸蔚[摘要]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教师资源作为研究型大学中最重要的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研究型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管理类院系肩负着更为艰巨的责任。因此将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用于高校领域,建立专门的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教师胜任力模型具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调研和问卷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问题提出在当今组织的发展中,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赢得竞争的核心资源,胜任特征的概念也已经广泛运用到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中。古罗马时代,人们就通过构建胜任剖面图(CompetencyProfiling)来说明“一名好的罗马战士”的属性。到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务院在选拔外交官的过程中邀请哈佛大学McClelland博士设计出一种能有效预测实际工作业绩人员的选拔方法。McClelland博士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提出,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一些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因素(如智商),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由此,胜任特征的研究和发展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学府的一类特殊的学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职能。教师资源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近现代管理理论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学科,在政府、企业等各类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价值,其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变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管理类课程教师不但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某些学科特殊的素养。除此,不能忽视了研究型大学社会职能传导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应体现的素质。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胜任力研究方法在全球的广泛研究中已获得了大量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企业组织的领导胜任力进行,而在国内教育领域,有关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实证研究还相对有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欲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想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初步探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应该具备的胜任特征,对实践中的高校绩效考评、教师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二、研究过程与模型设计1.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设1.1研究目标(1)检验由理论推演的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2)在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3 1.2研究假设在探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的胜任特征时,我们考虑了三点因素:(1)研究型大学社会职能对教师的要求;(2)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3)管理类课程本身的特点。结合这三点,才能更有效地探究本文欲研究的胜任特征结构维度和内涵。据此,我们结合徐建平博士等人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理论推演出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的胜任力2.测量工具2.1开放式调查问卷对管理学院的高层领导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让他们对“您认为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请您尽可能考虑到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对老师的要求,以及管理类课程需要老师具备的素质,请从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描述,越详细越好)”这一问题自由作答。2.2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力词汇问卷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进行胜任力词汇的收集。此词汇问卷,是通过对开放式问卷的分析,结合徐建平博士的《胜任力检核表》,并融合笔者对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特征的理论推演结论编制而成。实验中,由被试从问卷中的66项胜任力词汇中选出10到15项其认为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最重要的胜任力词汇。2.3运用上述问卷进行调查,对理论部分的模型进行检验在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从全院3个系61名教师中抽取不同职称的20名教师,发放问卷共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3.统计结果分析我们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从两个维度进行数据处理:(1)描述统计:计算样本在专业、职称、性别的分布。(2)频次分析:计算有关变量出现的频数并排序。3.1样本描述1)北师大管理学院各系教师人数和各样本数与全院教师人数百分比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包括信息管理系、系统科学系与公共管理系三个大系,共有教师61名。各系教师的数量不尽相同。其中,公共管理系教师最多,占全院的52.4%,信息管理系最少,仅占21.3%。为了充分吸纳不同系的教师对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看法,我们在选取样本时,采取了分层抽样法:即按照各系教师在全院的比例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3.2胜任力词汇频次统计结果问卷的20名被试为教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或是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笔者由此认定他们为专家小组。他们选择同一胜任力词汇次数的多少反映了该胜任力词汇的重要性。由统计软件得出,66项胜任力词汇中有20项词汇被选的次数大于等于5,最多的高达14,可见专家对该20项的认同一致性较高。这20项胜任力词汇按被选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国际思维,钻研精神,团队协作,专业知识,责任心,理解能力,沟通技能,注重理论应用,分析性思维,信息收集,创造性,明确的发展目标,个人影响力,解释信息的能力,技术专长,自信,推理能力,灵活性,培养下属和敏感性。三、结论3 由数据分析看出,实证研究的结果与理论推演不谋而合。由问卷调查得到的最重要的20项胜任力项目全都涵盖在理论的23项胜任力项目里,与之相比,只是缺少主动性、说服能力和记忆力3个胜任力项目。可见,实证研究很好的支持了理论推演的结论。知识技能中的专业知识技能既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基本教育知识技能。从研究型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特点来看,教师应该有关注社会问题、致力于探究解决方案的意识,承担一定的研究、服务的责任。而管理类学科更是对教师掌握前沿的管理理论,并运用学科工具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要求。成就特征包括自信心、创造力、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钻研精神等。按照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对渴望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客观需要的一种主观状态。1研究型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师在具有这种成就需要的同时,更加强调钻研精神、创造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团队协作几个部分,这是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科研素质和管理学科对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的体现。师德特征包括了责任心和培养下属。这个维度主要强调了研究型大学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所承担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人际沟通包括理解能力、沟通技能、个人影响力、解释信息的能力和说服能力。它描述的是教师达到有效人机互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特征。管理类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和校内同事、学生有效交流,还要与校外的人员进行接触沟通,以增长其实践性知识。这个维度中的特征反映了教师达到该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认知胜任力维度包括灵活、敏感性、国际思维、推理能力和记忆力。认知指个体接受、贮存、提取和运用信息(或知识的整个知的心理历程及其内在的心理机制),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2国际思维是指一种着眼全球的宏观思维,强调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教师应该迎接全球资源的共享环境下的挑战。推理能力、灵活性和记忆力都是个体接受、贮存、提取和运用信息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参考文献:[1]贾永堂,沈红.世界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启示[J].科技导报,2003,(9).[2]车文博.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1.[3]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