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27797
大小:2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临床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临床分析【关键词】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国内近几年发明的手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和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通过抽吸、冲洗、引流而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我院于2003年引进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男24例,女7例,年龄40~61岁,平均52岁。高血
2、压病史:0~12年,平均3.7年。 1.1.2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2h,最长89h,平均9.4h,6h内手术23例。 1.1.3临床表现5头痛14例,呕吐5例,肢体瘫痪30例。意识状态(GCS计分)3~5分3例,6~8分9例,9~12分7例,13~15分12例。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 1.1.4CT所见基底节区出血27例,脑叶出血4例。继发脑室出血5例,血肿量:30~110ml,平均53.4ml。 1.2方法 1.2.1定位方法根据CT扫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为靶
3、点,确定穿刺层面及穿刺点,按照CT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数据,在患者的头皮上以龙胆紫标记穿刺点。 1.2.2手术方法头皮常规消毒、局麻,选择合适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固定于电钻上,由穿刺点钻颅直接进入血肿中心,退出钻蕊,内径3ml的不锈钢穿刺针便牢牢地固定在颅骨上,其顶端用盖帽封闭。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抽吸不出者视病情而定,如血肿量大,意识障碍深或已有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者则改行开颅手术;如病情允许,可向血肿腔内注入含尿激酶1~2万u的生理盐水2~3ml液化血肿,关闭引流管2~3h放开引流。 1.2
4、.3术后处理5术后多次复查头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和针位,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可反复应用血肿液化剂。本组应用液化剂0~3次,待血肿全部或基本清除后拔除穿刺针。穿刺针留置时间2~6d,平均4d。 2结果 本文主要从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与开颅手术比较来判断疗效。对照组是同期我科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2.1血肿清除情况血肿基本清除(指残余血量在10%以内)2d者3例,3d者10例,4d者4例,5d者7例,6d者5例。平均4d。而开颅手术血肿残腔内瘀
5、血吸收则需2~4周时间。 2.2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表1并发症的发生率(略) 2.3死亡率本组共死亡3例,其中2例,术前双瞳散大,穿刺后脑疝不缓解,于术后数小时内死亡(其中1例家属拒绝继续抢救而自动出院视其为死亡)另1例手术后17d死于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全组死亡率9.7%,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6.7%。5 2.4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见表2。 表2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略)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病死率高,后遗症重。目前外科治疗方法仍以开颅手术为主。手术的
6、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物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多在7~8h出现,1~2d达高峰。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超早期清除血肿可显著减轻脑水肿的形成和范围,减少血肿成分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但开颅手术时间长,清除血肿的过程中,又增加了脑的损伤。病人术后反应重,死亡率高,综合文献报告达20%~65%,生存者重残率达40%以上[1,2]。近十余年来,CT辅助立体定向技术已在许多大型医院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创伤
7、轻,疗效好,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设备昂贵,并且操作复杂,费时较长,易延误病情,不利于早期清除血肿。微创血肿清除技术床用YL-1重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根据CT片简易定位,方法简单,创伤轻微,清除血肿快速,疗效与定向技术相同,能更好地满足超早期清除血肿的需要5[3]。与开颅手术相比其死亡率及病残率低,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病人恢复快。 参考文献 1涂通今.急症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72-383.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90.
8、 3殷小平,张新江,等.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现状.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1):40-4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