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02758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六味安消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六味安消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的影响【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六味安消胶囊;胃电图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46例FD患者,停止应用影响胃酸分泌及胃动力的药物1周后,给予症状评分,并进行餐前、餐后胃电图的检测;给予六味安消胶囊口服2周后,再次进行症状评分并检测餐前、餐后胃电图的变化。结果:FD患者口服六味安消胶囊2周后,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D
2、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胃电参数指标进行比较:主频、主功率显著增加(P<0.05);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N%)显著增多(P<0.01),胃动过缓百分比(B%)、胃动过速百分比(T%)显著减少(P<0.01)。结论:六味安消胶囊可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主要症状,增强胃肌电活动,增加胃电图的主频及主功率,使紊乱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六味安消胶囊;胃电图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经生化、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
3、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应用中药治疗FD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但报道多局限于临床疗效的研究,关于中药对FD患者胃肌电活动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试验旨在通过六味安消胶囊对FD患者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对FD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46例FD患者均来源于消化内科门诊,其入选标准为:符合FD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其症状中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3个症状中至少有2个症状的评分≥2分;年龄在18岁~65岁。本组病例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4岁~62岁
4、,平均年龄(48±14)岁,均行B超、胃镜、生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同时检测30例健康人员的胃电图作为对照,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2岁~60岁,平均年龄(46±14)岁。 1.2试验方法已经确诊的FD患者,停服所有可能影响胃肠动力及胃酸分泌的药物1周后,给予症状评分;禁饮食12h行空腹胃电图检测30min,然后摄入标准餐(80g方便面,50g火腿肠,400ml水),并立即行胃电图检测45min;给予六味安消胶囊口服,3次/d,3粒/次,餐后服用;服药2周后同样行餐前、餐后胃电图检测并给予症状评分。7 1.3观察项
5、目和指标 1.3.1临床症状评分以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7个症状分别按严重程度计0分~3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轻微,需注意才能感觉到;2分:中度,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生活;3分:重度,自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按频度计0分~3分,0分:不发作;1分:每周发作1d~2d;2分:每周发作3d~5d;3分:几乎天天发作或持续。 1.3.2胃电图检测采用丹麦生产的MEDTRONIC多导胃电图监测仪。 1.4统计学处理各试验数据中,计数资料以个体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
6、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进行临床症状积分并给予比较,除恶心、呕吐外,各临床症状程度及频度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症状总积分在治疗前为(14.28±71.97)分;治疗14天后为(4.36±2.03)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14天后胃电参数进行比较,N%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B%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0.01),T%与治疗前比较亦明显减少(P<0
7、.01),结果见表1。餐前主频(DF)、主功率(D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餐后DF、D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餐后主频与餐前主频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表3。 表1健康组及试验组治疗前后胃电图基本节律改变(略) 表2健康组及试验组治疗前后胃电参数:DF值(略) 表3健康组及试验组治疗前后胃电参数:DP值(略) 3讨论 FD是指一组病因未明、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症候群,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
8、D占消化不良患者的30%~50%[1,2],占消化专科门诊的30%~40%[3]。FD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大量临床研究证明,F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胃动力障碍、胃感觉异7常、胃电节律紊乱等胃源性因素关系密切,而胃动力障碍的病理生理等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4,5]。胃肌电活动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