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风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风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作者:袁曙光,朱隆权,张黎元【关键词】脑出血;中风胶囊;中西医结合疗法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风胶囊治疗中小量脑出血患者23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限定所有患者出血量<30mL,且无严重心、肝、肾疾病,病程在48h以上2周以内。 1.2一般资料5纳入观察的46例患者为河北省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3320医院2007年1月-2009年2月门诊及住院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2、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2~75岁;病因为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14例,脑动脉瘤5例,原因不明4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2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2例;平均出血量(14.57±5.74)mL。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5~76岁;病因为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16例,脑动脉瘤2例,原因不明5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0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平均出血量(15.97±6.08)mL。2组病例年龄、性别、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3、治疗与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即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降低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胶囊(主要由水蛭、全蝎、虫组成,河北省人民医院制剂室制剂),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 2组疗程均为15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定疗效;于入院当日及第15日分别进行CT或MRI检查,按照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2],观察血肿吸收情况。 3疗效标准5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无
4、变化,甚或加重。 4结果 (见表1、表2)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χ2=7.58,P<0.05表2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略)注:2组比较,χ2=7.47,P<0.05 5讨论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急性期主要病机为火热炽盛,火性炎上,气血随之上逆,夹痰流窜经络,络溢血破,蒙蔽清窍而成中风证。中医学早有“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及“活血必先祛瘀为要”的理论,而CT显示脑出血后2~3h血肿已形成,一般不再扩大,6~7h仅为单纯性血肿,故认为可以用活血化瘀治疗[4]。中风胶囊为河北省人民医院院内制剂,主要由水蛭、全蝎、5虫等药物组成,功能以破血逐瘀为主
5、。该药应用临床20余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尤其在近年来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对血液的吸收、肢体功能的恢复获得很好疗效。动物实验也表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风胶囊能抑制血肿周围神经元细胞表达IL26蛋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进而减少继发性脑组织损伤[5]。从本临床观察来看,经加用中风胶囊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总有效率、血肿吸收率均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明显,进一步说明中风胶囊有很好的促进脑出血后的血肿吸收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笔者体会,在脑出血后,只要患者无明显凝血机制障碍,且血压稳定就可以应用活血化瘀药。但由于20%~40%患者在病后24h内
6、血肿仍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6],甚至发病48h内部分患者有活动性出血,因此治疗应在48h后进行方为安全。【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24. [2]隋邦森.脑血管疾病-MR-CT-DSA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4]樊莹.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1997,6(3):129-134. [5]丁5
7、凤,多慧玲.中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保护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2):110-112. [6]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