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

ID:1519564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分为三型论治:肝阳亢型、脾虚肝旺型、肾虚肝亢型。分别采用清心泻火、平肝熄风、健脾化痰、平肝潜阳、滋阴补肾、柔肝熄风之法治疗。结果观察76例,显效33例(43.4%)、有效35例(46.1%)、无效8例(10.5%),总有效率89.5%。结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有较好疗效。【关键词】多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儿童;辨证论治;证侯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目前病因未明,临床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行

2、为异常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病有增多的趋势。目前西医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及神经安定药物治疗,其副反应较大,服药治疗难以持久。因此,要求中医药治疗的患儿逐渐增多。作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02~2007612将在本院儿科门诊连续服药治疗3个月的7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4例,女1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其中5~8岁35例,9~12岁26例,>12岁15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中医辨证:心肝阳亢型32例、脾虚肝旺型2

3、4例、肾虚肝亢型20例。临床表现以多发性抽动为主者76例、以发声抽动为主者38例、以抽动伴多动为主者7例。曾服用西药(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者39例,脑电图检查正常52例。1.2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XMIV)》为诊断标准[1]:(1)具有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但不一定同时存在,所指的抽动为突然、快速、反复性、非节律性,刻板的动作或发声;(2)1日内发作多次抽动(通常是一阵阵发作)、病情持续或间歇发作超过1年,其无抽动间歇期连续不超过3个月;(3)上述症状引起明显的不安,显著地影响社交、就业和其

4、他重要领域的活动;(4)发病于18岁前;(5)上述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1.3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根据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辨证分为以下三型论治。1.3.1心肝阳亢型烦躁易怒,性情急躁,挤眉弄眼,摇头耸肩,多语叫喊,肢体抽动有力,喉中异声,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心泻火,平肝熄风。药用柴胡、白芍、石决明、淡竹叶、龙胆草、天麻、全蝎、葛根、蝉衣、防风、射干、甘草。61.3.2脾虚肝旺型抽动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眨眼噘嘴,洁喉清嗓,脾气急躁,面黄体瘦,

5、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治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药用陈皮、茯苓、胆南星、白扁豆、柴胡、石决明、白芍、天麻、钩藤、牡蛎、射干、菊花、甘草。1.3.3肾虚肝亢型抽动频作,吸鼻眨眼,摇头耸肩,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夜卧不安,好动多语,大便干燥,舌红,舌苔光剥,脉弦数。治以滋阴补肾,柔肝熄风;药用山萸肉、丹皮、生地、知母、茯苓、柴胡、白芍、石决明、枸杞、僵蚕、龙骨、牡蛎、甘草。以上方药,依据病情及年龄酌定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或服用中药免煎颗粒剂(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周服6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1.4疗效标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目

6、前国内暂无统一的疗效标准。作者以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作为临床疗效观察指标:(1)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症状消失在80%以上;(2)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或减少50%以上;(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改善轻微。2结果6显效33例(43.4%),有效35例(46.1%),无效8例(10.5%),总有效率89.5%。3讨论抽动秽语综合征,目前西医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神经生化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以进行性、波动性、多发性抽动和异常发声为主要表现。常见症状有眨眼、皱眉、噘嘴、摇头、伸颈、耸

7、肩、吸鼻、收腹、洁喉清嗓或口出秽语以及脾气急躁、易激动等。而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属于中医“风证”、“慢惊风”、“瘛疭”等病证范畴。《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幼科证治准绳·慢惊》指出,“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变动摇不已,名曰慢惊。”中医认为,“风为阳邪,风善行而数变”。本病的发病特点及病位主要在肝,但亦常累及心、脾、肾三脏,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肝亢风动,痰火扰心,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而致本病。6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藏

8、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调情志,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以及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等,均能导致肝之藏血、疏泄功能失常,以致肝气不舒,气滞郁结,化热化火引起肝亢风动。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理特点为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