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疗法;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女性,临床上有迁延不愈的特点,现代医学治疗尚缺乏满意效果。中医中药治疗RA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疗法,迄今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就近年来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1病因病机 急性RA因发病较急,症状及体征较典型,一般辨为湿热、毒热、瘀热证;慢性RA则由于病因复杂、症状各异,致使医者认识不一。房定亚[1]认为,热毒湿浊瘀阻是急性期RA病机所在,由于热盛成
2、毒,湿郁化浊,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宋氏[2]则认为,本病根本病机为邪毒内伏,临床表现多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肢体废用,当属顽痹,治疗当清透达邪为法。张氏等[3]指出,本病的本质是热毒蕴结,治疗首重清热解毒,倡立蠲痹治法。11 黄氏等[4]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湿热瘀浊阻络,不仅有血瘀,而且有浊物淤积,故使病情缠绵难愈。唐氏等[5]则指明,本病久病难愈,痰瘀的病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既可表现为原始动因,又可作为主要的病理机制发生于整个疾病过程。而焦氏[6]则认为,本病发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房
3、事过度以及妇女经病、产后失血而致肾虚,不能濡养肝木,筋骨失养,使骨松筋挛而发病;关节变形不得屈伸是由于气虚,即脾肾不足,机体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不足,或免疫调节失衡而发病。朱氏[7]认为,本病当为本虚标实,湿热、痰瘀、虚冷等均是整个发病过程中的一个侧面。其实证为湿热和瘀血,虚证为中虚和肾虚,更多的是虚实夹杂(即混合型)。治疗当益肾壮督治其本,虫蚁搜剔治其标。 刘氏等[8]认为,本病因脾胃受损,气血不足,使筋脉关节失养而致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姜氏等[9]曾统计了475例RA患者后发现,RA关节病变的直接
4、病邪不仅是风寒湿之气,湿热(毒)、瘀血夹杂既是RA的主要发病因素,又可作为主要病理机制,同时也是RA的基本特征。而本病肝肾两虚、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较长,多在5年以上;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痰瘀痹阻型患者病程较短,多为1~5年。总之,急性RA多见实证,总以湿热蕴毒为主;慢性RA则多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每由湿热阻络、痰浊瘀阻、脾肾亏虚等所致。 2内治法 2.1辨证论治11汪履秋[10]临床多用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通瘀、软坚散结止痛等法,用药以乌头、附子、桂枝、细辛、黄芪、当归、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为主。张
5、鸣鹤[11]治以清热解毒与活血化湿并用,其常用药为黄柏、苍术、茯苓、泽泻、牛膝、知母、忍冬藤等;另外,其解毒药常用红藤、土茯苓、金银花等;疏肝药用香附、川楝子、吴茱萸等;凉血药有赤芍、牡丹皮、虎杖等。路志正[12]指出,本病临床发病过程中,湿热、瘀滞及肾虚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宜采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之原则,治宜清利湿热、调理脾肾。用药多为熟地黄、黄芪、茯苓、山药、甘草、补骨脂、何首乌、鸡血藤、牛膝、菟丝子、穿山甲、茯苓、当归等。焦氏[6]认为,RA以肾亏虚为本,或为肝肾阴虚、阴
6、虚火旺,或为脾肾亏虚、气血内阻,治当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法。其用药多为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淫羊藿、山茱萸、牛膝、龟甲、牡丹皮、黄柏、泽泻、茯苓、党参、女贞子、墨旱莲等。朱氏[7]认为,本病系瘀血阻滞络脉所致,治当活血祛风、行经通络。其用药多为丹参、牛膝、红花、赤芍、泽兰、穿山甲、皂角刺、白芷、全蝎、蜈蚣、蕲蛇等,且常配少量解毒之品,如蒲公英、黄柏、虎杖等。 2.2分期论治11 目前,大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活动期、恢复期、缓解期进行治疗[13-15]。而吕氏等[16]进一步通过总结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
7、关系,认为RA急性期以湿热证和痰瘀证为多,治疗当清利湿热及化痰消瘀。 2.3专方专药 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临床和实验发现许多对RA有独特疗效的药物。涂氏等[17]临床观察发现,雷公藤对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免疫调节均有影响,表明本品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然毒性较强是其明显的不足。夏氏等[18]以青风藤类制剂对RA治疗后发现,患者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平均晨僵时间和C反应蛋白(CRP)平均时间较对照组均有较明显改善,并认为其功能可能通过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
8、H),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起抗炎作用,且能调节免疫功能。李氏等[19]用蚂蚁丸治疗RA有效,研究表明其有镇静、抗炎、护肝、解痉作用,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及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应用马钱子、细辛类制剂等治疗RA,在临床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0]。 3外治法 3.1中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