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85006
大小:31.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夏枯草辅助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夏枯草辅助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临床疗效分析作者:张明智南飞飞付晓瑞宋敏【摘要】目的观察夏枯草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夏枯草治疗,20g/d,煎服,连用1个月为1疗程。B组采用改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联合化疗(CHOP)方案化疗。C组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结果A组19例,有效率为10.53%;B组38例,有效率为52.63%;C组44例,有效率为75.00%。3组中任意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表明接受夏枯草和CHOP方案
2、联合化疗的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高于仅接受CHOP方案或夏枯草治疗的患者。结论夏枯草用于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有一定疗效。【关键词】惰性淋巴瘤夏枯草联合化疗治疗7惰性淋巴瘤具有反复复发、缓解时间不断缩短、恶性程度增加或转化、对化疗不够敏感的特征,这一直是治疗上的一大障碍。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淋巴瘤患者服用夏枯草后出现肿块缩小的现象。为进一步明确夏枯草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我们使用夏枯草单药治疗、夏枯草配合化疗、单纯化疗3种手段对2002²09~2007²09我科收治的101例初治惰性淋巴瘤患
3、者进行治疗,同时考虑到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对化疗耐受性较差,因此采用了改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联合化疗(CHOP)方案进行化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01例患者全部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惰性淋巴瘤。按照2001年WH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滤泡性淋巴瘤24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7例,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6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21例,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6例。随机将这101例患者分为3组,A组19例,男性9例,女性10
4、例;中位年龄62岁(60~71岁),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14例。B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65岁(62~75岁);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24例。C组44例,男性21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63岁(59~72岁);Ⅰ期6例,Ⅱ期10,Ⅲ期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KPS评分≥60,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有可测量的临床或X线、CT等观察指标。临床分期按AnnArbor会议所建议的标准。 1.27治疗方法A组单用夏枯草治疗,均选用夏枯草果穗部分,20g/d,煎服。1个月
5、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服用,至少服用3个疗程。B组采用改良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7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阿霉素40mg/m2或表阿霉50mg/m2静脉推注,第1天;泼尼松60mg/m2口服,第1~14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C组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夏枯草和化疗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均与A或B组相同。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1次,每月复查肝肾功能。若治疗中出现粒细胞缺乏,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采用化疗的两组均应用5-HT3受
6、体拮抗剂止吐对症治疗。 1.3疗效评定按照WHO制定的可测量病变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毒副作用按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标准评定,分0~Ⅳ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近期疗效所有病例完成2个或2个以上疗程者作疗效判定。A组19例,近期有效率(CR+PR)为10.53%;B组38例,近期有效率为52.63%;C
7、组44例,近期有效率为75.00%,较B组近期有效率提高22.37%。见表1。7 表1各组病例近期疗效的比较(略) 任意两组疗效差异,P<0.05 2.2毒副反应A夏枯草组:未见全身毒性反应。1例(5.3%)用药后有轻度腹泻,继续用药几天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B化疗组:38例中有18例(47.4%)在化疗期间出现纳差、恶心、腹胀等Ⅰ度消化道反应、6例(15.8%)出现Ⅱ~Ⅲ度消化道反应。7例(18.4%)有Ⅲ~Ⅳ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平均8d开始下降,下降中位值为2.9×109/L,停药后平均14d可恢复正常。5例
8、(13.2%)出现一过性ALT升高,对症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C联合治疗组:44例中3例(6.8%)出现轻度腹泻,20例(45.5%)出现Ⅰ度胃肠道反应,7例(15.9%)出现Ⅱ~Ⅲ度胃肠道反应,8例(18.2%)出现Ⅲ~Ⅳ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平均10d开始下降,下降中位值为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