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

ID:15172630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_第1页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_第2页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_第3页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_第4页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头针配合推拿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评估。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26例患儿下肢痉挛指数降低7~10分者9例,降低4~6分者10例,降低1~3分者7例。结论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有明显的疗效。【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治疗;头针/治疗应用;推拿手法;儿童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

2、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脑瘫占脑瘫患儿的60%~70%[2]。笔者运用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26例,下肢痉挛状态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01~200850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痉挛型脑瘫患儿共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6个月至9岁。根据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上,重新修改和制定的新标准[3],按临床神经病学表现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其中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26例;股角、双侧腘窝角度变小20例;下肢尖足

3、、足内翻16例;髋关节屈曲23例;踝阵挛24例;剪刀步态16例;足把握反射阳性24例;巴氏征阳性18例。  1.2治疗方法  1.2.1头针选穴根据198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上通过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选取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枕下旁线,头部选穴:四神聪、太阳、率谷(焦氏头针晕听区、林学俭头针颞3针之一)、廉泉、印堂等穴[4,5]。  1.2.2针刺操作按照头针常规刺法及行针法选用28号1寸毫针,常规局部消毒,快速进针达到要求部位,太阳、印堂、廉泉采用斜刺,余诸穴采用

4、平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操作,留针30min,每日1次。  1.2.3推拿治疗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一指禅推法、抖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体质及痉挛程度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法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与头针配合治疗。根据康复评定信度(组内可靠性)[6],拟定治疗3周为1个疗程。5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加拿大学者Levin和HuiChan根据临床的实际应用,提出的临床痉挛指数包括腱反射、肌张力、踝阵挛3个方面,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进行评定。0~6分为无痉挛0例;7~9分为轻度痉

5、挛12例;10~12分为中度痉挛10例;13~16分为重度痉挛4例[6]。  1.4预后与转归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26例患儿中下肢痉挛指数降低7~10分者9例,降低4~6分者10例,降低1~3分者7例。26例患儿均取得一定疗效。  2讨论  脑瘫患儿脑部病变为非进行性,但周围神经及肌肉的病变则伴随其成长发育而存在[7],其主要病理形态学为周围神经末梢广泛脱髓鞘改变,束内神经元纤维数量减少,严重者神经纤维可坏死,且无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目前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主要是在末梢神经部位给予一定的刺激,不断从末梢感受器向中

6、枢传入正常的感觉刺激,使神经纤维萌出新芽,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和通路,通过其他部位与途径代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伸进突触发生,以促进正常运动的建立,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头针是基于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全息论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5邪气脏府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针灸大成》曰:“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窍……百脉皆归于头。顶中线、顶旁1线主治腰腿足瘫痪、麻木等病症;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主治躯干、上下肢瘫痪;枕下

7、旁线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等,诸穴合用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及躯干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胆经率谷穴,任脉廉泉穴等,共奏健脑益智,调神通络的作用。”配合推拿局部治疗以疏通经络,使得患儿下肢痉挛程度明显改善。  临床发现,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行体针治疗时,因患儿过度紧张而加重痉挛程度,如若留针因患儿不能自控体位,而易致弯针、折针之危险。头皮针通过对头皮穴位以及相应反射区域刺激,既可以改善大脑皮质相应部位的血流量,以达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全身症状的改善,又相对安全,因此,在临床中值

8、得推广。【参考文献】  [1]李德炎,张兰亭,尹彪中.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5  [3]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