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42634
大小:6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8-01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及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及备考策略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前面都是没用的不上了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及备考策略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前面都是没用的不上了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及备考策略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前面都是没用的不上了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及备考策略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前面都是没用的不上了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及备考策略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前面都是没用的不上了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 (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历史:适当关注新课改 2012年的新大纲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在内容和要求上并无明显变化。 备考建议: 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生最好将《高考大纲》中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要特别关注那些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政策和历史事件。 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政、史、地三科都有的内容往往是文综试题的结合点。 提高练习效率,抓好训练环节。练习设置应集中体现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学生做题时应注意四个环节:读懂、审准、答好、规范。 适当关注新课改。近几年不少高考试题已开始涉及新课改的内容。今年,预计涉及的新课改内容会有所增加。 热点问题,要特别关注。要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显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 从2011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卷1)谈2012年高考备考策略一、2011年历史高考试题考什么?(内容)中国古代政治:(39题39.分析图文资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经济:(13题一条鞭法--描述情境;39题(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思想文化:(37题—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概述异同)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14题:新思潮萌发--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的评述)????近代民主改革与革命:(15、16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诗文)中国现代经济:(17题:柱状图1960-1965年经济政策的调整)???????????外交:(23题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邓语)世界经济:新航路开辟(18题谚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20题设置情境)、?????政治思想:民主启蒙思想与政治实践(19题—设置情境);??????????二战与战后世界格局(21题设置情境)??????????战后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22题知识迁移)二、2011年历史高考试题怎样考?(命题特点)(一)遵循《考试大纲》,与高中新课改相衔接,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渗透“新课标”,注重?????????????考查“双基”。1、注重考查教材重点主干知识,涉及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世界近代、现代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一系列知识,并把古今中外的相关的历史主干知识整合,以专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比如第37题。突出了对历史学科的考查。2、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除了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历史材料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之,试题中没有一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核,都需????要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下,运用学科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后才能作答。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材料、评价、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及迁移的能力。比如:37题设计主题为“政????治民主化”,把中国古代的“民本”和近代中国人东西方民主的认识理解整合一起,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及概括归纳能力,(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主要考查的是概?????括、比较能力(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9题:分析图?????文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概括、概述?????等能力)3、加强对对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考查。39题第(4)问既立足文明史观考查学生概括、描述阐释能力并隐性????对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考查。(二)凸显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第一,历史试题呈现材料的方式多样化。试题中几乎90﹪以上的题都以材料题为主要考查题型,材料类型多样, ?????有历史文献、名人言论、懿旨、文物资料、诗文、谚语、情境描述、情境设置等文字材料;有地图、柱状图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比如:今年第16题是用?????文物资料这种教学资源,它直观、形象,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主动探究;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发?????散或迁延思维;有助于掌握抓住表象,揭示本质或内涵的学习方法,此题考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用崖?????山题诗图来激发民族主义和鼓舞革命志士去摧毁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17题是用柱状图这种教学资源来体现?????社会的发展变化,图表资源能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动态画面,了解、掌握变化、发展过程;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时空观;通过差异对比,有助于发现问题,引导探究。第37题是利用历史文献这种教学资源,这是第一手资?????料,它有助于学生认知或体验、感知等自主实践活动,多用于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这道题就是通过对古代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和主张及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来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联系相关历史知识、分析和概括历史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对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要求较高,既注重教材的知识细节,又注重相关知识的延伸拓展。比如这几年第????24题都坚持了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史常识的能力,09、10年考查“姓氏起源”和“阴阳五行关系”,今年????考查《四库全书》的分类法“经、史、子、集”。(三)贴近现实,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考查。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处设计题目,关注热点,关注现实,发挥历史学的史鉴????? 功能。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直接或间接考热点的题目。如辛亥革命100周年(第16题、第37?????题)、试题中第39题(1)(4)小题“从关中地区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交流”注重引导学生对西部?????大开发这一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局??????意识。(四)贴近学生,试题回归“平民化”。相比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2011年高考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客观题目,没有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欧美思维方式的长句,材料难度接近中学生水平,表述方式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五)体现主流史学观念的变化。当代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是命题组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全球史观?????或世界体系论(14、18、20、21、23)、文明史观(12、39)以及现代化史观(19、20、37),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计量史学(17)。试题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基本内容。(六)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运用。?????????“历史”学科是当之无愧的“文科之王”。文综中的历史试题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现象等为背景?????材料,渗透政治学科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等有关知识,渗透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或以古为鉴,以古为训,或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在以往的高考文综试题中已有明显体现。???????????在今年的政治和地理试题中,很多学生不知应该用什么知识回答问题,就源于其不能够灵活综合运用来?????回答问题,尤其是利用“历史知识与能力”来回答政治和地理问题。如作为传统“政治学科”的38题,整个 ?????题目在考查民族问题,只是以西藏问题作为切入点,材料一“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59年西藏农奴制改?????革以及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变化”通篇选用的均为历史史料,且设问“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属于典型的历史问题,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属?????于典型的历史材料,其设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将其作为历史问题也是可以的,只有第(3)题“?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政治题。????????????同样如39题第(3)小题从形式上属于“地理范畴”,但其设问“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属于典型的历史人文地理;形式上作为“政治范畴”的材料四及其?????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材?????料四通篇选用的都是“历史史料”,其设问作为历史问题未尝不可,其答案设置是“典型的历史术语”,这道?????题目考查了党建知识和学生利用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切中“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一重大?????社会热点,是一道真正意义上的“文综试题”。??????????本来是较简单的历史问题,一旦放在“政治试题”和“地理试题”的范围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生却不知从入手,值得每一个文综学科的老师反思。二、怎样教?(建议) (一)以《考试大纲》、新课标为依据,落实三维目标,狠抓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1、教师平时教学要突出教材主干知识,如果时间相对充裕,不妨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纵向联系,横向比较,强???化学生的通史知识。如中国古代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关系领域与近代化趋势有着内在联系的重要史实;世界主要国家民主政治、经济生活、科技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全球化趋势与进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2、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材料解析能力的提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仍是今后新课程高考命????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向。教学中要通过设计多种类型材料,训练、培养学生解析材料题的技巧与能力。(二)、历史教学中要渗透热点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重要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三)、高屋建瓴,用新史观统领历史教学。在教学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当代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是命题组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全球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1、要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教科书(人教版)这个教学资源。课本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中的每一种资源的作用,从而充分用好课本。①课本前后的封面中的图画,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地位??? 突出,要求学生不仅会认,还要重点掌握;课本前面的目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要求学生记忆;②课本后面???的东西对照年表,可以引发学生纵向联系,东西横向对比;③每单元的前言就是这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和线索,???是学习的关键,所以,要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每单元前面的插图反映的问题又是本单元中的重点;其中的学习????建议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要让学生高度重视;④每课中的序言起到导语的作用或者补充说明正文,可以利???用它设置一系列的问题;⑤大字(正文)是主干知识,是学习的核心;⑥小字、插图、图表、历史纵横是对????正文的说明、补充和强化,也可以利用它设置一系列的问题;⑦学思之窗是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利于对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对比、迁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高度重视;⑧本课要旨是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高???度的浓缩,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⑨本课测评是对本课重点知识的巩固,是学生首先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⑩学习延伸是对知识的扩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08年就考过其中的姓氏),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社会调查、同学合作、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再加以引导和补充。2、集体备课,合作交流,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搜寻有效的教学资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除了要抓住课本、教参等教辅用书外,还需要重视集体备课,交流经验,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设计出实用性、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3、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第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①教师置疑,巧问促趣,吸引学生参与。例如,在进行《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这一课的新课导入????时,结合美国当时经济危机的背景向学生提问:“中国当前的股市变幻莫测,这是否会引发像美国当年的经济??? 大危机?如有可能,如何应对?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提问,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把学生拉到学习活动中来。??????????②重视质疑,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敏捷,常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也敢于大????胆地表达出来。虽然有时是信口开河,却能引发教师授课灵感。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有学生提出:“这不就是抢吗?”结合他的疑问,我进一步提出“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改造?前苏联又是如何处理此问题?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经小组?????讨论后回答。”?????????③鼓励解疑,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要把解疑权交给学生,发动学生共同讨论,互相解疑,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学生为了解疑,必然要参与到阅读、思考、发言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其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就得到锻炼,得到培养。?????????④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有些线索清晰、内容熟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专题或章节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反客为主,充当教师角色。例如,在教学???《走向多极化》时,我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教师,你准备怎样上课?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制订出教学目标:????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重要标志;理解两极瓦解的重要原因及多极化的表现,感受多极化趋势下中国的机会和挑????战。他们设计出问题:两极格局为什么会瓦解?多极化的具体表现在哪里?中国的机遇是什么,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他们还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设计出作业:结合多极化的多种学说,你同意哪一种学说,为什么?这种????做法,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他们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在参与目标设计、提问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教师要慧眼识珠,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生不断动态生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学习的兴趣、学生的错误都是无形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活动中,学生往往通过语言、姿?????态、神情、文字向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当学生发出“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不同意”的声音,当学????生露出自信、困惑、欲言又止的神情,当学生做对或者做错一道题,我们要意识到学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堂信息,这些信息看似无形却有形,听似无声却有声,真实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状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信息????资源,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富有价值的、具有生成性的信息作为教学的资源,使之延伸出新的信????息,使教更有针对性,使学习有生成性。如在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时,有同学提出“中日之间还会爆????发战争吗?”我把此问题交还给同学们讨论并进一步提出“如果会,将在何时,为何?”学生立刻讨论起来,????争论纷纷,莫一是处。这时我们抓住时机略作点拨,便提炼出教学生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五)、树立文综意识,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每一个从事文综教学的老师都要博览群书,关注时政热点,突破????学科本位,关注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文综学科老师的通力合作,共同关注研究那些能够体????现学科渗透交融的长期热点和社会热点及前沿学科。?二、备考建议评析2011年高考试题对2012年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 1、教学中要突出教材主干知识的讲授,如果时间相对充裕,不妨强化一下学生的通史知识。如包括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关系领域与近代化趋势有着内在联系的重要史实;世界主要国家民主政治、经济生活、科技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全球化趋势与进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2、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材料解析能力的培养。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是,以新材料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迁移的能力,仍是今后新课程高考命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向。教学中要通过设计多种类型材料,训练、培养学生解析材料题的技巧与能力。3、历史教学中要渗透热点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重要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4、高瞻远瞩,用新史观统领历史教学。当代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是命题组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全球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5、树立文综意识,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每一个从事文综教学的老师都要博览群书,关注时政热点,突破学科本位,关注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文综学科老师的通力合作,共同关注研究那些能够体现学科渗透交融的长期热点和社会热点及前沿学科 指导思想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三轮次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原则上在2012年3月15日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备考)的活动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本组行动口号)二、高考目标(一)总目标: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20人。(二)学科平均分:560分(原始分50分左右),集训班达到700分以上。(三)目标分解:从暑假上课开始各班选好苗子,两次统测正式确定。强化盯人意识,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三、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落后面)较大”,这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总体上有较大的潜力,但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挖掘。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四、复习目标通过三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保上线的目标,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五、复习思路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六、复习依据根据《考试大纲》、《2011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七、复习措施(一)研读考试说明,确立科组会诊制本备课组由钟军裕、邓之贤、吴可清、王金菊等四位老师组成,负责本届高三年级文科班316、317、318、319、320、321、322班的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从2011年7月30日上课开始,本备课组以《考试大纲》、《2011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复习的蓝本,组织学习了《2011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知识点,熟读考点,做到胸有成竹。同时,确立了每周周二下午文科组活动时间为备课组会诊时间,以协调解决本备课组的有关事宜。(二)要完成三轮复习任务从2011年7月30日至2012年6月初是所有高考备考的时间,在这一年的备考时间里,本备课组根据高考备考的需要,要对高中七本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至四)进行全面复习,因此要完成三轮复习任务。1、第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抓点(抓基础),目标:基础能力过关。从2011年7月30日至2012年3月15日前是第一轮单元复习阶段,采用学案式教学,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主要是抓点(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做好基础知识复习,各个模块知识点的整合,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步步为营,以静制动。这阶段耗时最长,在这阶段里,我们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以通史的形式,对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选修四等五本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材,整合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发展三大方块,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复现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从广度和深度去讲清讲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第二、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抓线(整专题),目标:综合能力提高突破。从2012年3月15日至4月30日前是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主要是抓线(整专题)——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通过抓好各考点的融合,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3、第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第三轮抓面(练套题),目标: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从2012年4月30日至6月5日前是第三轮复习阶段,主要是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热焦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前热身训练阶段,重在抓好考试方法、规律指导,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本备课组还要做到以下工作:(1)认真研究近四年的高考试题,捕捉当中的有效信息。(2)为了有效地备考,本备课组进行模块分工,具体安排如下:①邓之贤老师负责选修一至四模块;②钟军裕、吴可清和王金菊三位老师分别负责必修一至三模块的经济、思想和政治部分。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以提高备考的效率。(3)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自己命题、创新命题,探索科学评价体系。(4)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应试心态的科学辅导,做到细致复习、轻松应考。(三)要做好单元(方块)过关测试训练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方块,则对该单元方块进行相应的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补缺,并且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四)要做好每次统测工作1、统测前要做好命题工作(1)命题依据根据《2011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好所考查的知识点,要制定好考试双向细目表,然后才进行命题或组题,命题的内容应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2)试题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②材料处理: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③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④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3)命题分工由于新课程高考的特殊性,单靠个人命题是不可能,必须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专人负责模块命题(必修一、二、三;选修一至四)或者可以轮流,一般情况新教师不命题,老教师命题,新教师学习。命题人利用备课组会诊时间说明命题的意图,然后进行组题,命好每一份测试题。同时,设立若干人审题,最后由备课组长审核,方可交给文印室印刷,以便确保试题的质量。(4)试卷难度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Ⅰ是必考部分中的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试卷Ⅱ是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中的非选择题。整卷难度为0.50—0.62左右。我们汲取2008、2009、2010、2011届成功的做法,可以适当地调整难度,整卷难度可以调整为0.50-0.60,目的就是“居高临下”,为了学生更好的备考和应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5)题型要求①选择题。设置历史情境或提供历史背景资料,学生选择回答问题。②材料解析题。必修模块整合,设置几个问题。③论述题。注重联系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开放,着重考察学生利用历史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要做好评卷工作每次统测后备课组应及时组织集中评卷,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评卷工作,评卷认真负责,同时要有一个评卷细则,保证评卷质量,评卷后对每道题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命题的优点、缺点,存在的问题,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并且汇集成文上交于年级组存档。3、要做好讲评工作这是核心环节。在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讲清试题的特点、优点、缺点,要注意做到举一反三,应针对每次统测所出现的题型多角度、多方法去解释、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相应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五)根据不同班级进行针对性教学,夯实基础从本届高三年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学模式。根据集训班和普通班的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集训班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而且要注意做到知识的拓展和多角度的思维的培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对普通班,教学更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同时兼顾综合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是坚持以基础为主,考虑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12年高考也应如此,所以在2012年高考备考中狠抓基础知识的目标不能动摇。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意基础。史实、概念、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应讲解到位,而且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基础,尤其应通过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着力构建科学严密的基础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能力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基础在能力提升中夯实,实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并举,相得益彰。坚决避免不顾学生实际、脱离基础知识盲目地拔高能力。(七)合理的、有分别的利用备考资源历史科有四套教材,每套教材的知识点和观点有一部分不同。因此不能象新课标之前那样“以本为本,一本万利”。因而,在备考中,主要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精选教学辅导资料(第一轮复习以《步步高历史》为主)(八)精编习题,加强学科“磨合”期的训练考虑到近两年新课程命题特点,今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设计思考题,通过合理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当然在编题目时一定要注重题目质量,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合编写题目,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努力做到每练必过关,解决问题不隔天。因此,我们从第一学期开始,也就是从2011年7月30日开始,进行单元内“磨合”训练,第二学期3月15日起,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学科强化训练,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内“磨合期”训练。(九)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和消化这一点在2008、2009、2010、2011等四届高考备考做得很成功,值得我们本届备课组所汲取的经验。注意收集信息,把获取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转化为我所用。注意收集2005——2011年近六年来的全国文科综合试题、上海、宁夏、广东高考试题,分析这些试题命题的趋势,特别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题目,在训练和考试中,可以参照或者进行改造加以使用。同时通过从网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准确把握2012年历史考查的方向,即命题的主题。按照命题的主题方向进行命题,有效地指导2012届的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十)加强对学生分类分层辅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强化盯人意识,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只有加强分类分层辅导,才能提高学科平均分。由于高考是学校的生命线,要完成高考目标,重在完善尖子生辅导工作,力求健康备考。在这方面,我们要认真、仔细分析各班尖子生多次统测的学科成绩,与尖子生进行面对面地交谈,多方面了解尖子生的知识缺陷、答题习惯、各科成绩等情况,以及根据尖子生的答题特点、文字表达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而且根据尖子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配对学习,结成学习伙伴关系。同时,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近日,《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台,从11日开始,本报推出了“名师详解高考大纲”专栏,请哈师大附中各学科名师为考生们指导备考策略。13日,记者采访了哈师大附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赵立多,据其介绍,与2010年相比,2011年历史学科的高考大纲在考试内容等方面基本没有变化,这预示着今年高考新课标卷在“稳妥过渡”、“稳中求变”的基础上将继续有新的尝试和突破,并将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 【备考提示一】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材 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的表述看,高考命题和考生科学备考的核心依据是高考大纲、考试说明和课标,三者缺一不可。而“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的字样均出现其中,说明初中历史课程是为弥补新课标在学科体系上的不足而提出来的,这意味着2011年高考命题不会受新课标和高考大纲知识范围的制约,更不会受各版本教材的束缚,必答题涉及选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不拘泥于教材,远离教材,突出考查考生对新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备考提示二】提高迁移知识能力 2011年考试说明第196页例4更换为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25题(柳宗元《封建论》)。在此题后面的说明中,明确强调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有效解读信息、准确把握概念、有效迁移知识的能力,并指出该题既结合了教材知识,又是教材知识的提升,层次感较强,最后还明确指出“D选项正确”,这在以往考试说明的例题说明中是没有的。这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这道题及其命题思路的形成是煞费苦心的,并暗示2011年高考必将延续这种追求。然而,从2010年考生答卷统计情况来看,此题是客观题中难度最高、学生误答率最高的一道题,考生出错的原因包括:材料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审题不准;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深刻。以上情况希望能给参加2011年高考的考生提供经验教训。 【备考提示三】提高对历史观点的分析评判能力 2011年考试说明第200页例9更换为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47题(人物题)。虽然我们将选修内容的备考重点放在《改革》和《战争与和平》两本书上,但此题说明部分的表述完全可以被看成是新课标高考选答题命题的基本思路之一,即围绕题目核心,选择不同历史时段的评论,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对不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与评判,并准确把握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另外,此题还考查了考生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深层能力,以及对历史标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此,考生应以此命题思路作为复习选修内容的抓手之一,加大训练力度。 【备考提示四】用一个半月进行专题综合复习 目前,考生复习时应以历史发展的重大线索为中心,抓住时代特征,做到融会贯通,力求在本轮复习中提升历史意识、强化学科思维、突破重点知识。复习内容包括:不同近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世界典型国家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社会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的背景及影响;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考生进行专题综合复习的时间应为一个半月左右,可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序,将复习内容浓缩为10条左右主线突出的专题,中外交融,纵横关联,形成体系;国别史加热点复习用两周左右时间;考前两周可以用来查缺补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