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习作教学法”.doc

浅谈“自主习作教学法”.doc

ID:15136968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1

浅谈“自主习作教学法”.doc_第1页
浅谈“自主习作教学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自主习作教学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自主习作教学法”自主习作是放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我从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习作教学的局限性,因此,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作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导”字先行,发展思维  小学习作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这两个问题有机结合,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感悟生活,提高兴趣,发展思维  1.把握习作教学的正确导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

2、和认识水平,构建教学思路,在制定习作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阶段性和层次性。只有在习作基本功训练上下工夫,并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他们才能变“厌写”为“乐写”。  2.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写真人真事,表现自己的生活,只有对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并掌握相关的词汇,才能顺利地描写生活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应提前布置习作题目,要求学生围绕习作的要求,观察、搜集相关素材,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

3、.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习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学生只要敢写,肯写,就要及时给予鼓励。适时的鼓励,耐心的引导,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写,越来越爱写。  (二)注意观察,启发想象,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习作要从内容入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思的习惯,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思,思中有悟,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难,能写出一两段话来。另外还可以组织

4、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活动后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将习作写得真实具体。  (三)拓展渠道,强化训练,发展思维  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笔,练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加强词语训练,多训练学生的造句能力。第二,由段到篇,循序渐进。如给学生一句中心句,让学生进行具体描写。第三,读写结合,读中学写。如学了《挑山工》《落花生》等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中心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习作。  在训练渠道的开辟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

5、、仿写、续写练习。  第二、在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等栏目,引导学生对自己关注的问题进行评论。2  第三、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第四、结合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以积累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  二、避免习作教学的形式化倾向  习作教学历来是让广大语文教师头痛的事,往往花费了不少精力,但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没有什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不高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吗?影响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我认为,习作教学陷入泥潭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的习作教学存在一种形式化倾向,不解决这个问题,习作教学要想

6、走出困境就显得不切实际。  1.避免习作训练的形式化。大多数教师习惯采取的方式是平时练笔和课堂习作相结合,对于平时的练笔,如果能定时检查,加强指导,那么对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确实很有帮助。对于正常的课堂习作,每次训练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否则,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反而极易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避免习作批改的形式化。其实习作批改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每篇习作的精彩之处,指出不足。教师可在学生习作本上写出书面评语,或在讲评时进行口头评改,但不要在习作本上有直接的修改,还可以让学生互改。  3.避免习作讲评的形

7、式化。在整个习作训练过程中,讲评是比较关键的一环,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讲评应做到有针对性,抓住重点,看学生的习作是否做到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条理,其他可略评或不评。讲评与修改结合,在讲评后再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修改,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