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2494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7例细胞学诊断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7例细胞学诊断分析【关键词】,乳腺导管 [关键词]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细胞学 DiagnosisAnalyzeofCytologyofMammaryGlandsPipeNippleformlump27Cases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临床90%以上伴有乳头溢液[1]。对未触及明显肿块者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是唯一的术前病理检查方法,如触及肿块者则采取溢液涂片和穿刺结合检查。现将我科27例细胞学涂片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2、材料 收集我科1988年9月至2005年8月间切除的乳腺肿瘤并经组织切片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7例,均为女性。年龄27岁~66岁,平均38.5岁。其中伴有清亮稀薄乳头溢液14例,伴有血性溢液者8例,无溢液但可触及小结节者5例。5 1.2方法 穿刺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检查乳腺肿块的大小、硬度和活动度等;对乳腺肿块伴溢液者先行溢液涂片检查。具体操作是:沿乳腺导管走行方向轻轻按压结节,待液体流出后取中间或末端液体涂片,95%乙醇湿固定,HE染色;单纯乳腺结节采用7号针头无负压抽吸方法,若有囊液则吸尽囊液后对残留结节
3、重新穿刺,将针柄内穿刺物均匀涂于玻片上,95%乙醇固定,HE染色;最后对溢液及穿刺涂片的细胞学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 2结果 2.1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对照 27例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术前行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者22例,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2例误诊为乳腺癌,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比较符合率为81.48%。 2.2溢液检查5 镜检稀薄溢液涂片细胞量较少时,以泡沫状吞噬细胞为主,偶见小细胞团结构,其边缘为棱形的肌上皮细胞。团内细胞呈圆形,核内细胞质较均匀;在血性溢液涂
4、片中,泡沫状细胞胞质中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上皮细胞团多见,呈小球形细胞团和乳头状。 2.3穿刺细胞学检查 对27例行穿刺细胞学检查10例。细胞学涂片下见细胞丰富,以细胞团排列方式存在的腺细胞,包括两类细胞,一类细胞较大,细胞成片分布,边缘不规则,中央细胞呈梭形或筛网状排列;另一类细胞团较小,呈乳头状或球形。这两类细胞团均无异型性。涂片背景中可见泡沫细胞及裸核细胞。 3讨论 通过对穿刺涂片与溢液涂片对比分析,发现穿刺涂片的上皮细胞团形态与溢液性质显示了一定的关系。溢液为稀薄无色或淡红色时穿刺涂片以边缘不规则的细
5、胞量多的上皮细胞团为主,而球形或乳头状分支的上皮细胞团少见;溢液为出血性或暗红咖啡样时穿刺涂片中球形或乳头状分支细胞团结构多见。这种腺细胞的不同表现与细胞分化有一定关系,前者显示了移行的类型,后者显示了腺型或乳头状的类型。5 2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细胞检查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误诊5例。其中3例以乳头溢液就诊,液体为清亮色,涂片中以泡沫样组织细胞为主,未见上皮细胞团;其中1例因细胞量少,未见明显乳头状结构的细胞团,可能与穿刺针未进入导管内而进入到纤维组织内有关。误诊为乳腺癌的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伴导管上皮
6、中度不典型增生,其穿刺细胞学涂片中细胞丰实,且以边缘不规则的大蜂窝状细胞团为主,细胞呈梭形,排列密集,核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易见,并可见乳头状分枝细胞团。 通过对2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回顾性分析,认为对其细胞学诊断应当极其慎重。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由于结节呈弥漫性且病变图像复杂多样,易误诊为导管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3],建议临床切除送病理检查;对于细胞丰实且伴有核异型的病例,可借助免疫组化染色确定大导管内有无肌上皮存在。 参考文献: [1]许良中.乳腺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7、:287288. [2]马正中.诊断细胞病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499.5 [3]余小蒙,张长淮,黄受方,等.提高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正确率措施的探讨[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6):334336.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