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17716
大小:57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2012年中考数学卷精析版荆门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中考数学卷精析版——荆门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3.(2012湖北荆门3分)已知:直线l1∥l2,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1=25°,则∠2等于【】A.30°B.35°C.40°D.45°【答案】B。【考点】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分析】如图,∵∠3是△ADG的外角,∴∠3=∠A+∠1=30°+25°=55°,∵l1∥l2,∴∠3=∠4=55°。∵∠4+∠EFC=90°,
2、∴∠EFC=90°﹣55°=35°。∴∠2=35°。故选B。4.(2012湖北荆门3分)若与
3、x﹣y﹣3
4、互为相反数,则x+y的值为【】A.3B.9C.12D.27【答案】D。【考点】相反数,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析】∵与
5、x﹣y﹣3
6、互为相反数,∴+
7、x﹣y﹣3
8、=0,∴,解得。∴x+y=12+15=27。故选D。5.(2012湖北荆门3分)对于一组统计数据:2,3,6,9,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3B.中位数是6C.平均数是5D.极差是7【答案】B。【考点】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
9、数,极差。【分析】分别计算该组数据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极差后,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A.∵3出现了2次,最多,∴众数为3,故此选项正确;B.∵排序后为:2,3,3,6,7,9,∴中位数为:(3+6)÷2=4.5,故此选项错误;C.;故此选项正确;D.极差是9﹣2=7,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6.(2012湖北荆门3分)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A。【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的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0、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由题意得,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m,1﹣m),又∵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解得:,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A。7.(2012湖北荆门3分)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A.B.C.D.【答案】B。【考点】网格问题,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勾股定理,AB=,BC=,AC=,∴△ABC的三边之比为。A、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三边之比为,故本选项错误
11、;B、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4,,三边之比为,故本选项正确;C、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三边之比为2:3:,故本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三边之比为::4,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8.(2012湖北荆门3分)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x轴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以AB为边作▱ABCD,其中C、D在x轴上,则S□ABCD为【】A.2B.3C.4D.5【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设A的纵坐标是a,则B的纵坐标也是a.把
12、y=a代入得,,则,,即A的横坐标是;同理可得:B的横坐标是:。∴AB=。∴S□ABCD=×a=5。故选D。9.(2012湖北荆门3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A.2B.2C.D.3【答案】C。【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ABC的平分线,∴∠EBP=∠QBF=30°,∵BF=2,FQ⊥BP,
13、∴BQ=BF•cos30°=2×。∵FQ是BP的垂直平分线,∴BP=2BQ=2。在Rt△BEF中,∵∠EBP=30°,∴PE=BP=。故选C。10.(2012湖北荆门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为2,将正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8B.4C.8D.611.(2012湖北荆门3分)已知:多项式x2﹣kx+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A.B.C.或D.或【答案】C。【考点】完全平方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分析】∵多项式x2﹣kx+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
14、±2。把k=±2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或。故选C。12.(2012湖北荆门3分)已知:顺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接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2个图形中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