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0778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ct增强扫描中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T增强扫描中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总结回顾62例CT增强扫描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过程。结果62例患者中60例穿刺成功,2例穿刺失败。结论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学习,善于观察和总结,不断提高CT增强扫描中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关键词】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护理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共对62例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穿刺,现将临床出现的问题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62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7
2、例,年龄40—85岁,平均62.5岁,其中因疾病引起双上肢严重水肿1例,肿瘤患者经静脉途径行药物化疗后血管条件改变2例,脑梗塞后遗症、躁动、不能静卧1例。1.2方法1.2.1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备好高压注射器,将高压注射筒装上,将造影剂吸入高压注射筒内,将螺旋连接管与高压注射筒连接,旋紧,排尽管内空气,备用。41.2.2静脉穿刺用10ml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5-10ml,排尽空气,打开静脉留置针,并与注射器连接,为防止进针后静脉留置针内有空气进入血管,需要再次排尽空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选择血管,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握拳,用常规静
3、脉注射法穿刺,于皮肤呈15°-30°角,见回血,在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然后用左手食指、拇指固定套管针座,中指按压套管针前端的静脉部位,右手拇指、中指握住注射器,食指固定针芯,并缓慢将针芯退出外套管,迅速将外套管针座与事先准备好的高压注射器的连接管相连接,旋紧留置针与连接管的螺纹接头,防止注药时压力过大,针头与连接管脱出,推进2-3ml造影剂,将回血推回血管内,防止血液在体外发生凝血,并再次确认套管针在血管内,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漏,如出现肿胀或推注不畅,应重新更换穿刺部位;查看套管针固定是否完好,为病人摆好体位。2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例穿刺失败(
4、患者躁动不能配合,后在麻醉状态下穿刺成功),1例在CT增强扫描时有造影剂外渗,造成穿刺部位局部肿胀,后经局部热敷等处理,3天内消退,未造成后果,其余60例均一次穿刺成功。3讨论43.1血管选择CT增强扫描时用到的造影剂一般为碘普罗胺注射液300或碘普罗胺注射液370,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浓度较大,同时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时一般要求流量在3.5-4.5ml/s,因此选择血管时要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及药液流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上肢较粗大、弹性好且较直、易于固定的血管,要尽量避开关节处和静脉窦。3.2静脉留置针的选择依据造影剂性质及注射流量的要求,一般选择18G-20G的静脉留置针,最
5、好选用末端带连接管的,这样在与高压注射连接时比较好操作,不易形成血液外溢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3.3穿刺失败的原因3.3.1护士操作时穿刺技术掌握不够熟练,需反复穿刺才能刺入静脉内,这样易造成留置针尖端受损和血管损伤,导致穿刺失败。3.3.2穿刺时进针角度掌握不好,过大或过小,均易划伤静脉壁或刺破静脉壁,导致穿刺失败。3.3.3穿刺时进针较浅,仅将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3.3.4穿刺后抽取针芯时,未能固定好外套管,而使外套管脱出,导致穿刺失败。43.4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各方面的原因均易造成穿刺失败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
6、相互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穿刺时动作要稳、准、轻,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如果出现穿刺失败,引起皮下血肿,应立即拔出针头进行血肿局部按压,直至不再出血为止。在CT增强扫描完毕拔除静脉留置针时按压部位要正确,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压迫穿刺点,按压时间不少于5分钟,防止局部出血。另外,在CT增强扫描时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检查部位合理选择药液的流速、流量、压力,不要过压或者过量,以免由于压力过大使套管针滑出血管,药液外渗形成肿胀,一旦出现
7、此种情况,可局部热敷以帮助吸收。总之,在临床实践中,要求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和总结,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提高CT增强扫描中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参考文献[1]冉起炎,何玲等.高压注射器在儿童CT增强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51.[2]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10,21(25):1996-199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