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

ID:15103865

大小:3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1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_第1页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_第2页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_第3页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_第4页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文章从历代中医文献及近年来2型糖尿病(消渴)从肝论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并对其思路进行相应的探讨。【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肝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据WHO数据显示1994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0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也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2、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患者的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且糖调节受损者大量存在,预示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1]。  1中医对消渴(2型糖尿病)的认识  2型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对消渴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14  消渴病的中医记载始见于《内经》,根据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不同,古籍又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病名。《素问·奇病论》[2]:“帝曰:病有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滥

3、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明确的论述。《金匮要略》[3]专列消渴篇,对本病之口渴,小便频数予以重视,其中述及“渴欲饮水”、“其人苦渴”、“小便利数”多处,突破了《内经》重“消”轻“渴”的论点。历代医家上承《内经》《金匮》之说,对消渴病理论不断完善,并有所发挥,刘河间的《三消论》[4]明确提出:“消渴之病,本寒湿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孙文胤在《丹台玉案·三消门》[5]中云:“惟肾水一虚,则无以制余火,火旺不能扑灭,煎熬脏腑。火因水竭而

4、益烈,水因火烈而干。阳盛阴衰,构成此证。”;《儒门事亲》有“三消之说当从火断”论[4],《临证指南医案·三消》[6]按语中说:“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时代,到后世各代医家,对于消渴病的认识,认为主要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热病火燥及劳欲过度所致。本病早期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盛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病延日久,耗气伤阴,阴损及阳,气损加重,发展为阴阳两虚。14  2型糖尿病从其的发病年龄、起病缓急、以及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均与中医的消渴病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并且根据

5、历代医家对消渴认识,认为消渴的发生主要与过食肥甘和情志不调有关,这一认知,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的研究,可谓不谋而合;唐代孙思邈将饮食控制法放在治疗消渴的首位;《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7],首先记载了消渴病尿甜,并作为判断本病是否治愈的标准。这些均可间接地判断出绝大部分史料记载的消渴为2型糖尿病。  2肝与消渴(2型糖尿病)的关系  据《内经》对消渴的认识,认为五脏脏真不足在消渴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灵枢·五变篇》[2]云:“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历代医家亦认为消渴本病与肺、胃、肾密切相关,但目前大量早期糖尿病患者大多无典型的“三消”症状,甚

6、至无任何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除了与肺、胃、肾有关外,更多地则与肝密切相关。  历代医家对于肝与消渴(2型糖尿病)的关系颇有论述,依《内经》对消渴的认识,《灵枢·本脏》说:“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灵枢·五变》则进一步分析了消瘅的形成,即“怒则气上逆,胸中一蓄积,血气逆留一,转而为热,热则渭肌肤,故为消瘅……”14指出嗔怒忧思极易引起气机逆乱,致使气郁化火戕肝,灼伤津液而成消渴,即言消渴与肝相关;隋唐时期进一步对肝与消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王焘《外台秘要》云:“消渴病人,悲哀憔悴,伤也。”强调精神因素不仅可促发糖尿病,还可以使症状加重;金元时期:刘河

7、间《三消论》曰:“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热盛伤阴,致令消渴。”指出五志过极,郁热伤阴为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载:“消渴一症,如若不减嗜卧,或不节喜怒,病虽一时治愈,终必复作。”说明消渴复发也与肝有关;明清时期: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并在《素问·徽蕴·消渴解》提出:“消渴之病,则责肝术而不责肺经”的论治方法,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则进一步说:“消症生于厥阴下水而上火,风大相煽,故生消渴诸症”提出了消渴病

8、从肝风论治。  就消渴病因而言,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是消渴三大病因,而三种因素都易伤肝,如饮食不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