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ID:14969994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1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2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3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摘要】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属于有效的问题。据统计,一般教师平均每一堂课的有效提问仅占56%,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创造高期望的课堂环境、关注提问的类型、把握候答时间,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这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一、创造高期望的课堂环境  教师期望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格布森(L.Jacobson)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教师期望效应说

2、明,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建构高期望,促进学生的参与。那样的话,教师的课堂提问就会变得更轻松了。  创造高期望的课堂环境,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我们相信到学校上学的所有学生都有学习的需要,在学校时他们没有权利不学习。  我们假设并非所有学生都天生好奇,都想要学习学校里的知识。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隐性的学习需要。只是,学习

3、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学习需要罢了。基于这一心理学假设,教师则必须承认学生的未被识别的学习需要,然后采取行动将这种需要明确地赋予他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自然地向所有学生提问。事实上,教师被授权向所有的学生提问,每个学生就都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恰当地回答。这不是说每个学生就必须正确地、完美地回答每个问题,而是说在提问过程中学生不得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是每一个学生的职责。  原则二:我们确信至少有90%的在校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能力。  相信90%的学生都有能力及格,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不完

4、全相信学生真的能正确回答问题,那么首先,教师极不可能提问学生。而一些微妙的征兆也表明,教师是不信任90%的学生有学习潜力。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向一小部分学生提问。另一迹象是向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更容易的问题。例如:教师向成绩差的学生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呀?”其实,通过提问简单的问题教师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是因材施教,但也可能降低了他们的希望。可以说,教师对某些学生降低提问的难度,就自动地对所有的学生都降低了要求。学生的认知智力从来不是不可改进的,他们也根本不是智力低下,他们只是暂时缺乏训练。  原则三:提问

5、时我们必须遵循提问――回答――提问(Q――R――Q)的模式。  提问的过程不仅仅是诱导学生参与,它必须使学生给出所有回答的理由。当学生被提问(Q)时,通常会回答(R),不管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应该紧随着再问学生(Q):你是以什么证据、理由或推论支持你的答案?这种提问模式,就是提问――回答――提问或简称Q――R――Q。Q――R――Q模式对学习的好处是它帮助减少学生盲目猜题的趋势,也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当要求学生证明答案时,如果他的答案是:“我觉得就是这样的。”这的确不是此答案的充分的证据。  二、提问的类型  一

6、个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叫封闭性问题(或间接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学习者已经读到过或听到过它的答案。因此只需要回忆某些知识点即可。例如:“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课文中的主角?”这种问题使学习者以一种限定型的方式来回答。另一种类型的问题则激发一般的、开放性的回应,这类问题叫开放性问题(或直接问题)。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甚至有的开放性问题会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感觉。例如教师提问道:“学完《项链》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此的回答则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开放性很大。  那么,在课堂

7、教学中,教师又该怎样组织这两种认知复杂性层次不同的问题,以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呢?早期研究表明,70%~80%的问题属于封闭性问题,只要求回忆知识点。而只有20%~30%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使用比例又该如何去把握?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经过研究则认为,当课堂内容所强调的行为复杂性层次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应该是70∶30。当课堂内容所强调的行为复杂性层次较高时,两者比例应该是60∶40。  三、候答时间  Rowe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等候时间。  第一类等候时间指的是,

8、刚开始问一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类等候时间指的是,在一个学生的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然后教师再继续下去,这之间的间隔。恰当处理等待的时间可以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并形成答案,但不会使学生太紧张。G.IvanHannel也向我们阐述了候答时间与反馈质量之间的关系,表明回答问题需等待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