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

ID:14888444

大小:3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_第1页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_第2页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_第3页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_第4页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国学教育论文论《易经》卫礼贤译本“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任运忠廖志勤[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易经》卫礼贤译本是易经》向西方译介进程中里程碑式的译著,出于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对西方文明的彻底反思,以及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深刻考量,卫译《易经》带有明显通经致用的目的。出于译者对《易经》的经学思考,译者采用了以传附经的结构体例和以传释经的解经方法;重在推阐语言文字之外的微言大义。纵观卫译《易经》,译本带有显著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关键词:《易经》卫礼贤通经致用翻译一、引言《易经》在中国数千年的经学时代被尊为“群经之首”及

2、“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自16世纪始,《易经》便被翻译成各种西方文字。在众多的《易经》西译本中,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译本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佼佼者。1924年卫礼贤德文版《易经》正式出版,该译本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西方易学史上的新约全书”。为进一步在西方世界传播易学思想,卫礼贤邀请并亲自指导当时著名的德译英专家贝恩斯(CaryF.Baynes)将卫译《易经》转译成英文。1930年卫礼贤去世后贝恩斯与同为汉学家的卫礼贤之子卫德明(HellmutWilhelm)继续合作,终于在1950年完成了这项浩繁的翻译工作。贝恩斯根据卫礼贤译本英译的《易经》开启了西方研究《易经》的新

3、时代,成为西方公认的《易经》标准英译本,该英译本曾先后三次改版,并一再翻印,且作为蓝本再被转译成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卫译《易经》对西方易学研究影响之深远。然而任何一个译本的产生都与译者的学术思想和他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卫礼贤翻译《易经》缘于译者对中围传统文化的同情和挚爱,并受到晚清复兴再起的通经致用思潮的影响,译本带有明显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二、通经致用的复兴通经致用的思想起源于汉代,并在西汉昌盛一时。后来由于古文字经学的兴起,经学转向史学研究和名物考据,通经致用的思想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晚清通经致用的治学理念才得以复兴再起。通经致用在清

4、末的复兴既是对清初古文字经学(又称朴学或乾嘉汉学)的反动,又是清末社会政治变化之使然。清初古文字经学认为欲求经义必假途文字,因而注重实证考据、名物训诂、校勘辨伪等。经学家们皓首穷经,而不谙世事,逐渐形成了“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的学风。①清初古文字经学不仅失之繁琐,而且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经学家解读经典固守陈规而鲜有发挥的学风窒息了士人的思想火花,这种沉闷的治学风气在内忧外患的晚晴时代已难以为继,因此其自身的学术弊端促成了通经致用思想的复兴再起。而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则是通经致用思想兴起的又一动因。随着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一些饱读经书的有识之士将经学与救治时弊联系起来,通经致用

5、成为他们改良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主张“经术正所以经世务”。针对晚晴政府腐朽没落的政治统治,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龚自珍引用《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精神,大声疾呼:“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力主通过变革来挽救社会危机。晚清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进一步发挥了龚自珍务实的治学精神,明确提出了“以经术为治术”的思想主张。这些进步的学者强调治学的目的在于通经致用,明道救世,学术研究应该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提出匡时济民的方案。出于通经致用的需要,经学家们一改古文字经学“以字解经”的治学方法,重在推阐语言文字以外的“

6、微言大义”,阐发隐含在经文中的救世主张。通经致用思想的复兴不仅改变了中国学者的学术思想,同时也对酷爱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造成了巨大影口向,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缘于对中华文化的炙热追求,卫礼贤与中国传统文化学者保持着频繁而紧密的接触,其中包括近代通经致用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前京师大学堂总监劳乃宣等,并拜劳乃宣为师研习《易经》。在劳乃宣的指导下,卫礼贤经过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将《易经》译成德文。卫译《易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GustavJung)认为“卫礼贤翻译的《易经》在西方是无与伦比的”。卫礼贤与劳乃宣合作翻译《易经》是在浓厚的

7、通经致用的思潮中完成的,译者的翻译目的、译本结构和内容,以及解经方法无不深深地印上了通经致用的经学特征。三、译经目的1.挽救危境中的中国文化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变革时期,在西方列强不断强化对中国民众进行思想“殖民化”,强行推行西方文化制度和精神的同时,新文化运动思潮也正悄然兴起。新文化主义者将中国的积贫积弱完全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认为:“中国固有文化一无是处,汉字应当废除,国粹应当陈诸博物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