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35811
大小:4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30
《奥涅金是不是个_多余人_诗体小说的构思与结构[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奥涅金是不是个_多余人_诗体小说的构思与结构[1]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奥涅金是不是个“多余人”—诗体小说的构思与结构徐克勤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同名作品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性格典型?对于这个问题,中俄评论界历来就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解答。一种断定奥涅金是个“多余人”,甚至说他是“聪明的废物”。另一种回答则反驳道:“我们不能因为奥涅金最终没有走上革命道路而称他‘聪明的废物,,更不能把他归入高尔基所说的那一类‘多余人,的行列中去。”①这一派评论家认为,奥涅金旅行之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向达吉雅娜求爱失败,会考虑下一步的生活道路,“再过半年……就会走上枢密
2、院广场”习,至少在普希金的构思中奥涅金是个“潜在的十二月党人”③,或“是个夭折了的十二月党人的形象。”④持“多余人”论者,文章多,声势大,差不多独占了国内的外国文学教材。持“十二月党人”论者则旁征博引,毫不示弱。后一派学者猜测:“作家按照原来的创作构思,打算让奥涅金最后走上十二月党人的革命道路”⑤。诗体小说原稿10章正是循此构思写成的。但在长达8年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十二月党人革命运动惨遭镇压的普希金,“在政治高压下不得不改变创作构思”⑥,因而在定稿时,诗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烧毁第十章(就旁证材料看,其中写了十二月党人的活动,有明显的反政府内容)⑦,抽掉了原第八章(考
3、虑到里边有许多过于尖锐的暴露,不可能被检查官通过)⑧。于是8章定稿本末尾,只写到奥涅金向达吉雅娜求爱遭拒,“对主人公的命运没有作任何交待,听任他处在一种十分尴尬和绝望的情况下就搁了笔。原来打算塑造的十二月党人的形象就此夭折,留下来的只是一幅没有最后定型的画稿”⑨。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第‘~,《奥涅金》的创作构思变化情况究竟是怎样的?第二,小说8章定稿本在结构上完整不完整?看来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成了确定主人公有没有最后定型的前提。一、《奥涅金》的创作构思间题在创作构思变化问题上,持奥涅金是十二月党人论者的看法有简单化的倾向。我更赞成断定奥涅金为多余人的学者发现这种变动不
4、止一次的观点。《奥涅金》“原来的创作构思”并非让主人公“最后走上十二月党人的革命道路”,这么讲的理由如下:其一,《奥涅金》动笔创作之时(1823年5月),普希金尚末确知俄国有十二月党人秘密革命团体的存在,因而在小说最初构思中不可能把主人公写成十二月党人。其二,奥涅金的前身是南方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和《茨冈人》中的男主角,俘虏与阿列哥都是贵族青年,都厌弃文明社会出外寻求自由;俘虏遇上了爱情专一的车尔凯斯女郎,阿列哥跟茨冈姑娘结了婚;俘虏未去搭救殉情女郎未免忘恩负义,阿列哥妒杀了一对情人实在过分残忍;这两个“文明人”的利己主义给诗体小说主人公奥涅金画了一张草图,他们三人
5、都具有“十九世纪青年特征”:“对生活及其种种享乐的淡摸和心灵的未老先衰”吻。其三,奥涅金的原型亚·拉耶夫斯基为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其外表尽管风度翩翩,令人陶醉,内心却十分丑恶,无限空虚,他“虽然玩世不恭,但在政治上与十二月党人相距甚远”⑨。最后,普希金于1823年春天记的笔记中写道,他“要通过俄国青年中三个典型人物来展现当代文明俄国的广阔图景。这三个人物就是:一个冷漠的否定一切的人物、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者和一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少女。”⑩这篇笔记才称得上《奥涅金》最初的创作构思。遵循这一构思,小说前三章分别介绍了三个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和性格
6、,让其一一亮相之后,到四一一六章,他们之间就发生了冲突:冷漠的奥涅金给纯洁少女达吉雅娜心灵上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在决斗中杀死了热情的连斯基。小说第六章出版时末尾曾注明“第一部完”,着来第二部原计划也应写出相应的章节来。创作第二部时(1826一1831),普希命的处境、思想和艺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能不作用于小说的创作构思。时当1825年12月14日流血事变刚刚发生不久,以“十二月党人歌手”享誉文坛的普希金,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慈,公开表示要忠于十二月党人的政治信念,继续唱,’I日日的颂歌”(1827年写的抒情诗《阿里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因而“很自然地要从十二月党
7、人的悲剧的角度考察主人公的命运。这是他创作《奥涅金》过程中思想艺术构思中发生的第一次飞跃,在很长时间里成了他写作小说的主导思想。”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诗人笔下的“奥涅金应该或是死在高加索,或是加入十二月党。”@小说第二部4章,正是按照改变后的构思写成的。但普希金“在小说的定稿里没有把奥涅金写成十二月党人,而把他处理成多余人。这并非单纯由于他考虑书报检查机关不能通过,而主要是因为他的思想艺术又发生一次飞跃”⑩。其所以发生又“一次飞跃”,是主客观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主观因素讲,在了解人民的历史作用这一点上,普希金远远超过了十二月党人。早在十二月党人起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